在中國東南沿海的閩東地區,藏著一座寶藏卻低調的美食地標——福鼎,其是全國首個獲評“中國美食地標城市”的縣級市。
食在福鼎,號稱“小吃王國”的福鼎有福鼎肉片、蜜汁雞翅、九穩包、掛霜芋、鍋邊糊、麵茶糕等300多種小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山海之間饋贈的福鼎海鮮更是一絕,當你走進海鮮一條街,沿街大排檔主打的都是現撈現烹的海鮮,梭子蟹、黃魚、蟶子等鮮貨,只需要簡單的清蒸就能激發鮮美之味!
談及福鼎,最繞不開的還有白茶!一句“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看福鼎”足以見得福鼎白茶不可撼動的地位。
而白茶在福鼎可不只是用來喝的,白茶入宴更是司空見慣。如鮮爽的白毫銀針與鮮蝦共舞,創新出“茶香蝦仁”;陳化多年的老銀針燉雞湯,別提有多滋補了。
不過,盛名遠揚的福鼎白茶也曾是無名之輩,它是如何鑄就今時今日的輝煌?這一切還要從白茶的發源史說起……
白茶,最早見于唐朝茶圣陸羽《茶經·七之事》所記:“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這里的“白茶山”經現當代茶學專家陳椽、張天福考證為福鼎太姥山。
不過,唐朝時白茶的制作工藝尚未現世,茶圣所提的“白茶”應指白化變異或滿披茸毫的茶樹品種。
至宋代,宋徽宗趙佶編撰的《大觀茶論》也有提及:“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蓋非人力所可致。”
宋徽宗闡述的正是枝條柔軟易鋪散開、葉片呈現淺黃白玉石一樣的名為“白茶”的野生樹種,不過當時以這種白茶樹為原料制成的茶葉,也并非現今的白茶。
“正焙之有者不過四五家……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大觀茶論》中明確了此茶是以“蒸焙”工藝制作。
這顯然不是白茶的制作工藝,考慮到宋代蒸青工藝盛行,由此可以猜測彼時宋徽宗推薦的“白茶”,大概率是以白葉茶或白毫滿披的芽葉制成的蒸青綠茶。
而明代田藝蘅所書的《煮泉小品》記載道:“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這是目前認可度較高的關于白茶萎凋工藝的最早記錄。
“生曬茶淪于甌中,則旗槍舒暢,清翠鮮明,尤為可愛”田藝蘅這句對生曬茶認可被后世視作白茶產生的雛形。而制法和品質更加系統的現代白茶,則起源于清朝。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1772~1782年),福建建陽的肖蘇伯(肖烏奴的高祖)等人以當地的菜茶幼嫩芽葉創制出“南坑白”(貢眉級別)。
到了清嘉慶初年(1796年),福鼎采用有性繁殖的群體種菜茶壯芽創制出銀針白毫。后福鼎又在1857年、1880年先后選育出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
1985年,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都被認定為國家良種,別稱“華茶1號”、“華茶2號”。自此開始便不再采用芽葉細小、毫香較弱的菜茶制作白毫銀針。
而芽頭肥壯、滿披白毫、色白如銀、毫香明顯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則成為制作白毫銀針、白牡丹的理想樹種,群體種小菜茶如今多用來制作貢眉……
有兩大國標茶樹良種“扛大旗”,如今福鼎白茶已然成為中國白茶界公認的“頂流”,并以越陳越佳的品質備受一眾茶客追捧!
那么,不同等級(花色)、年份新舊的福鼎白茶都有什么區別呢?
白毫銀針
作為福鼎白茶中等級最高的白毫銀針,只采摘肥壯的單芽頭為原料,新制成的銀針干茶挺直似針,芽頭肥壯、滿披銀白色茸毛,色鮮綠,素有“茶中美女”之美譽。
若是帶有“魚葉”的白毫銀針,也就是常說的“一旗一槍”,那通常是頭采的。因為較早生長的魚葉是白毫銀針芽頭的保護殼,一般會隨著生長周期延長而逐漸脫落。
品飲方面,新制成的福鼎白毫銀針凸顯清香、毫香,沖泡后的湯色呈現淺杏黃明亮,湯中毫多如雪,茶湯入口清鮮爽口,湯質甘甜柔懦,毫香蜜韻明顯。
經年陳放的老銀針依舊滿披白毫,不過由于經過氧化,干茶色黃稍咖,且略帶灰綠色,湯色杏黃明亮,湯感順滑綿柔、滋味醇厚,逐漸顯現出陳香、藥香。
白牡丹
白牡丹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二葉,且要求芽葉肥嫩、芽及二葉滿披白毫,精心制成的白牡丹干茶芽葉連枝、葉態伸展,葉面灰綠、毫心銀白,顏值很高。
每年春季剛制成的新鮮福鼎白牡丹沖泡后湯色杏黃明亮,入口清甜醇爽,略帶毫香、花香馥郁,滋味上既品得到白毫銀針的鮮爽,又不失醇厚感。
貯藏陳化后的白牡丹干茶色澤灰咖或灰綠,毫心米白,茶湯色澤橙黃或橙紅明亮,陳化后逐漸出現陳香、粽葉香等,湯感更顯醇厚、綿柔,飲后甘甜生津。
壽 眉
壽眉是在白毫銀針、白牡丹之后采摘一芽三四葉為原料制成。除了含有較多的葉片,無論是春季還是秋季采摘的壽眉,都會帶有明顯的茶梗。
但粗枝大葉不代表壽眉的品質不好,很多人以為茶梗是沒得采而硬摘下來的,實際上壽眉的獨特和香氣離不開茶梗,人為采摘時都會特意保留下茶梗。
這是因為茶梗富含茶多糖、木質素、纖維素等物質,可以有效提升壽眉茶湯的甜度,喝起來稠順甘甜,湯質也很粘稠,細嗅花香、甜香交織,余味無窮。
陳化多年的老壽眉色澤不似新壽眉那般青綠或灰咖,而是氧化為鐵青色或深咖色,沖泡后湯感更為稠滑,陳香、棗香、藥香融為一體,富有層次感。
貢 眉
福鼎貢眉的唯一原料就是當地群體種小菜茶樹種的一芽二、三葉嫩梢,由于現如今小菜茶數量較少,產量大幅降低,貢眉稀缺度極高。
好的貢眉葉緣垂卷、彎曲,葉片呈深綠或灰綠色,毫心略少、呈銀白色;湯色淺黃明亮,新茶入口滋味醇而鮮爽清甜,香氣凸顯青草香或花香。
經過長期存放后,貢眉干茶色澤加深,呈現為深咖或鐵青色,沖泡后的茶湯偏深厚的橙黃色,入口醇厚稠滑、帶有蜜韻,陳香、蜜香相融,持久不散。
不同年份的福鼎白茶由于內含物質一系列轉化,不僅外觀、香氣、滋味發生較大變化,茶性也由“涼”逐漸轉向“溫和”,養生功效也隨之變化。
一般剛制作出來的新白茶性偏涼,主打清熱、降火、解毒,而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老白茶性質更溫和,且隨著內含物質的轉化養生效果也更上一層樓。
據國內相關實驗研究表明,相比當年新白茶,貯藏20年的老白茶黃酮含量提升了2.34倍,黃酮是抗氧化物質之一,清除自由基功能較強。
殺傷力大的自由基號稱“百病元兇”,湖南省農科院相關實驗證實:隨著茶葉黃酮含量的增加,清除羥自由基的效率也會隨之得到提升。
另據中國工程院劉仲華院士等專家對1年、6年、18年福鼎白茶進行的對比實驗揭曉:老白茶降血糖、抗炎癥、調理腸胃、修復酒精肝損傷的效果比新產白茶更突出。
品質出眾、越陳越佳的福鼎白茶每年開茶季都備受關注。據近日小懂團隊實地走訪今年春茶季福鼎多為低溫干燥天氣,沒有突然升溫,白毫銀針的產量或有所增長。
適宜的氣候條件也更有利于福鼎白茶香氣成分的積累,小懂對話了管陽鎮乾頭村陳景書記、以及多位福鼎白茶資深從業人員,均一致認為今年福鼎白茶品質有望更佳。
3月23日(今天)福鼎白茶開茶節已開幕,小懂也如期開啟了為期三天的福鼎白茶年度專場直播!想品飲福鼎太姥山、方家山、黃崗、磻溪湖林、云中管陽等核心產區白茶的千萬別錯過!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
[1]《白茶新語》,李建國,文化發展出版社。
[2]《茶葉中黃酮類化合物對羥自由基清除實現抗氧化功能研究》,鐘興剛 湖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
[2]“福鼎白茶保健養生功效研究成果發布會”(2012年6月16日);湖南衛視茶頻道《白茶之效》節目;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