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名片關注【福建升學指南】↓
發消息:招生計劃,下載福建24年招生計劃PDF版
發消息:本科投檔分,下載福建24年電子版數據
發消息:質檢,查看25屆質檢試卷及答案
發消息:錄取分,下載近三年全國在閩錄取分數
近年來,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正在加速進行。從2023年7月起,多所高校紛紛官宣撤銷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老舊專業。這一趨勢不僅體現在單個學校的行動上,更成為多個省份政府工作報告和會議中的關鍵詞。
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將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的學科專業布點,以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需求。
一、專業撤銷的原因與影響
就業率導向:專業撤銷的主要依據之一是就業率。教育部曾規定,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的專業將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這一政策導致了許多昔日熱門專業因就業市場變化而被淘汰。
例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因社會崗位需求減少、專業內容與就業市場脫節而被多所高校撤銷。
優化資源配置:專業撤銷也是高校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撤銷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高校可以將資源更多地投入到新興交叉專業和急需緊缺專業上,以滿足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
二、新專業的設立與特點
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校在設立新專業時,首要面向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近五年來,新增數量最多的專業幾乎都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密切相關,如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等。
對接地方產業布局: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緊跟當地產業布局。
例如,安徽高校的專業設置調整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緊密相關,湖北高校則通過新增新工科專業與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對接。
交叉融合與創新:新產業、新業態的特點之一是交叉融合,因此推動產業變革也迫切需要新專業支撐。
例如,東南大學設立了全國第一個未來機器人專業,融合了多個方向的知識和技能,以培養領軍人才。
三、專業調整的策略與建議
因校制宜:高校在進行專業調整時,應綜合考慮專業設置的區域屬性和社會需求。不同高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專業調整方案。
建立動態評估機制:高校需要建立一套系統化的學科專業動態評估機制,對專業的設置、招生、就業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通過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以適應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
強化社會服務功能:高校在進行專業調整時,應更加注重社會服務功能。通過優化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為社會提供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支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
總的來說,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過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通過優化專業設置、提高教育質量、強化社會服務功能等措施,可以推動高校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和共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