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多生子女家庭長大的女兒,向來都很有自知之明,她們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家里的兒子是不一樣的。盡管父母很寵愛她,但兒子跟女兒在父母心里的位置還是不一樣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給兒子花錢買車買房是應該的,給女兒是能肯出錢供她讀大學就已經很不錯了。
尤其是那種有好幾個女兒,家里只有一個兒子的那種家庭。
他們雖然對兒子和女兒花的錢不一樣,但是贍養方面卻要求兒女平分,老人家要是年紀大了生病了,女兒得跟兒子承擔起同樣的義務,可是老人家的錢呢卻跟女兒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為什么?因為女兒嫁出去了,已經是別人家的人了。
可是為什么要女兒承擔贍養義務呀,因為父母養大了你啊,也花了錢的。
這樣的家庭也往往是“慈母多敗兒”,把兒子當成個寶,卻大都養廢了。為了兒子勞心勞力,付出自己所有的積蓄,竭盡所能托舉兒子,他們卻未必能有一個好下場。他們把兒子當成親人,可是兒子卻對他們沒任何感激之情,更有甚者還把自己的父母給趕了出去。
給大家講一個讀者的真實故事,她說:“我媽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兒子,她卻被像扔垃圾一樣扔了出去。”
巧燕生活在一個多生子女家庭里,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她哥哥排行老二,可以說是家里的寶。打小巧燕就很奇怪,為什么哥哥可以不干家里的活,她跟姐姐卻不成?哥哥可以想玩就玩,她跟姐姐就得聽話,跟在母親屁股后面干活兒。巧燕問母親,母親卻說:你哥不聽話,我能怎么辦?男孩子不搗蛋就已經很好了,還指望他干活呀。
巧燕是個多生的女兒,父母貪心想再要一個兒子,也就有了她。
雖是幺兒,但也沒占到幺兒的便宜。
小的時候,區別對待沒那么明顯,左右不過是少干點活,但是一長大這差別也就出來了。對了,說來也奇怪,父母為兒子花了那么多錢,兒子沒考上大學,可是兩個女兒都考上了,也因為父母愿意供巧燕跟姐姐讀大學,她們姐妹倆對爸媽心生感激,可問題是,不是應該的嗎?
上大學的時候,巧燕很懂事,她覺得父母供自己讀大學已經很不容易,為了省錢她常常去打工,她跟父母要生活費都會有愧疚感,每當聽到母親一說“沒錢了”,巧燕就會說,算了,我自己出去打工吧。
她不想讓母親為難,那時的巧燕也想過,這要是他們家的兒子考上了大學,父母一定會特別舍得花錢吧,怎么肯讓他出去打工呢?一定會把他養的特別好,不舍得他吃一丁點苦。女兒的話就無所謂,女兒得自強自立。
02
巧燕和姐姐大學一畢業,就再也沒花過家里的一分錢,掙了錢還會想著給家里的父母買點東西,因為自己好不容易可以掙錢了,可以為父母盡孝心了。
他們家兒子沒有讀成書,可是讓父母操心壞了,托人找關系在縣城幫忙安排了一個工作。工作有了著落,父母又操心他結婚的事,生怕他找不到媳婦,從18歲開始就到處給他說媒。18歲,剛成年,懂啥呀。
巧燕對他們家的事情沒什么話語權,她一個幺兒她能說什么呢。
好不容易給兒子定了親,女方要求得在市里買套房子,老兩口把攢了大半輩子的積蓄都給掏了出去。結婚了生了孩子,巧燕的母親就開始帶孩子,還主動攬過了所有的責任,就連日常的生活話費也是她父母出,不讓兒子花一點錢。
作為女兒,巧燕從不曾覬覦過娘家的財產,她爸就算是發了財,那也是跟她和姐姐沒關系的,都是兒子的。巧燕也想過,當兒子真好啊,不用怎么奮斗,爸媽全給安排好了,從小到大都不缺錢花,還可以跟爸媽理所應當的要錢,沒有人要求你懂事,身為兒子花爸媽錢就是應該的,女兒嗎,就不一樣了。
她父母更為愚昧的是什么?總想著從女兒那里搜刮錢,搜刮來的錢自然都給了兒子。
巧燕一開始逢年過節還會給母親打錢,但是后來她就不怎么打了,她知道她媽是不缺錢的。不應該呀,現在家里的條件好了,爸媽不至于缺錢花啊,家里不是剛拆遷了一套房子嗎?賠了大幾十萬的拆遷款吧,怎么還是沒有錢。不是沒錢,而是好吃懶做的兒子花錢太厲害了。
最讓巧燕寒心的一次是什么?
巧燕有一回生病住院,蠻嚴重的,她爸媽都沒有來看一眼,連個電話都沒打。
也是從那個時候,巧燕開始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命在爸媽眼里無所謂,兒子的一切才是最寶貴的,她媽媽要省著力氣好照顧兒子和孫子,一輩子為了兒孫忙活,可是這樣,就真的幸福了嗎?晚年就能無依無靠了嗎?
未必吧。
2021年,巧燕的爸爸生病了,巧燕和姐姐輪著來照顧直到她爸去世,她那個二哥,到處玩,溜圈,在醫院逛一下就走了,更為可氣的是,一分錢都不出。巧燕和姐姐也知道二哥是什么脾性,沒跟他計較,計較多了,又是一場惡戰。
他們兄妹的關系沒那么好,也都是她父母偏心所造成的。
去年,母親78歲了,腿腳不好不能做飯了,沒啥用了,她二哥二嫂就把老人家給丟到了出租房,過春節都不想接回家。巧燕心疼母親,打電話過去就對二哥破口大罵,礙于輿論,她二哥慌忙把老人家接回去了。可是過了正月十五,又把老人家給送到了出租房。
不想照顧,也不請保姆照顧,把自己的爸媽吃干了抹凈,然后像丟垃圾一樣丟掉。
03
四年前巧燕的父母過世,當時她母親是把手頭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那個所謂的親兒子。她以為她把所有的錢都給了兒子,兒子會好生照看她,結果呢,現在自己手上一點錢都沒有,都得看人眼色。
巧燕不同情母親,一切的報應都是她應得的。
“慈母多敗兒”,是他們重男輕女的思想把兒子給養廢了。
養兒防老嗎?防的什么老?自己把兒子當親人,把女兒當外人,可曾想那個所謂的親人根本就不想管你呢?兒子從小被寵溺長大,向來是無法無天,他也不懂何為擔當,一切都是自己應該得到的,又怎么會對你感恩戴德呢?他一說你就給了,他得到一切都太過容易了,等到哪天你沒啥用了,他就會覺得你是個累贅。
巧燕說:“我的原生家庭沒有親情關系,只有利益,我媽就是這樣的人,教育的孩子也和她一樣,每個人都在算計,我們姐弟仨各自為政,我們家從來都是冷漠的,沒有溫暖,只有自私,我媽晚年是很有錢的,大幾十萬的存款肯定是有的,但是管什么用呢,都給了那個沒良心的兒子,她沒有好的老年生活,我也不想插手這件事,我是幺兒,更是個不被待見的女兒,17年前那場大病我差點兒就死了,哪怕我死了我媽也不會心疼流淚。她最愛誰,就讓她最操心的孩子看著辦吧。”
也不是巧燕不孝順,而是幾十年的傷害讓她一度心灰意冷,再也不會被捂熱了。
巧燕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其實我們家和她也有點類似,我們也屬于女兒一畢業一掙錢一結婚就跟原生家庭沒太大金錢上的關系了,父母再有錢都不可能給女兒買車買房的,但是可以給兒子花,我們也不會覬覦家里的所謂財產,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要是惦記了,肯定會有一場腥風血雨。爸媽的錢不會要,爸媽真要是生病需要照顧了,我們肯定是義不容辭,要么出錢,要么出力,幾個孩子平分。
兒子和女兒在很多父母心里就是不一樣的,再疼女兒,可只要有兒子,還是不一樣,沒辦法也不可能得到父母百分之百的愛。有時候還挺羨慕那些獨生女的家庭,她們是可以得到父母百分之百的愛,這是多生子女家庭的女兒永遠不可能得到的。
沒辦法去抱怨什么,我們也無法改變父母的認知,他們就是把兒子看的比較重。
但我要提醒這樣的父母:
你們重男輕女,覺得兒子是你們的依靠,你們把所有的錢都給了兒子,但是啊,那個你掏心掏肺的兒子肯定是靠不住的。
為什么?
因為你們從小就沒有給予他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他們也學不會長大,更不會擔責,而只會從你身上索取。
你指望他來孝敬你,簡直是笑話,你們操心了一輩子,為他忙碌了一輩子,所有的積蓄都給了他,但是你們的晚年一定會不好過。
因為一個沒有擔當只懂索取的人,永遠都不會感激你。
他得到所有的愛和錢都是應得的,從一開始就不求回報,他被照顧的太好,也不知道吃生活的苦,都已經被養廢了,怎么可能會懂事呢?
父母們好自為之吧,可別太過溺愛兒子。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這樣的父母嗎?他們是不是為兒子勞心勞力?
作者:YIBAO,一手帶倆娃,一手寫文的90后寶媽,對,我沒有正式工作,寫文就是我的工作,我要寫文養兩個孩子,勵不勵志。社會議題、娛樂圈大小事、影視綜熱點評論、親子和婚姻情感我都在行,我還可以當情感咨詢師哦,要收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