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91歲,頭發(fā)一絲不亂,衣服干凈挺括,說話有條不紊,走路也沒顫,精神得讓人誤以為才剛過七十。
可就是這么一個活得體面、精神煥發(fā)的老人,卻被親手送進了敬老院,還是在明明家有保姆、大別墅、兒孫滿堂的前提下。
看完視頻那一刻,我是真的沉默了。不是憤怒,不是震驚,而是一種冰冷的無力感。
我腦海里一直閃著一個問題:
——到底從哪一天開始,我們這代人覺得,把養(yǎng)你幾十年的父母送進養(yǎng)老院,不再是一種羞恥,而成了一種“理性選擇”?
先說這個視頻,火了不是偶然,是扎了太多人的心窩。
視頻中,91歲的外婆被子女“安排”送進敬老院。外人乍一看,還以為是因為老人臥病在床,確實無力照顧。可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壓根不是那么回事。
她能走能說能吃,甚至還能做飯。精神狀態(tài)比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強多了,住敬老院?這不就是“明送”嗎?
更諷刺的是,子女家的生活條件并不差:大別墅、保姆、兩個孩子。你說他們是真忙不過來,還是懶得多操一份心?
老人的子女說:“她腦子不靈光了,我們實在照顧不過來。”
這話聽著挺順溜,但細細一想,荒唐得可笑。
一個從你牙牙學(xué)語、拉屎撒尿全程照顧的母親,到她年老不過稍顯遲鈍,你就說照顧不了了?
那你小時候哭三天三夜她是怎么熬過來的?
我看評論區(qū)有不少人說,送父母去敬老院并不是壞事,那里有專業(yè)照料,老人過得更舒服。
理論上確實如此,可你問過他們的心愿嗎?
人老了,不圖吃得多好、住得多寬敞,圖的不過是“在家的感覺”。哪怕你不常說話,只是看著你和孩子在客廳吵吵鬧鬧,她坐一旁嗑瓜子,那也是活著的意義。
可你把她推進一個陌生的房間,讓她跟幾個素不相識的老人“一起養(yǎng)老”,你給她的是生活嗎?那是生存。
你說那是孝順,但她知道——那是清退。
不久前,還有一條視頻刷屏了。
一位父親被兒子以“帶你出來玩”為由,騙上車,一路開到敬老院門口。
父親下車那一刻還笑著,直到看到門牌,整個人僵住了:“我不去,我在家能照顧我自己。”
而他的兒子頭也不回地說:“你習(xí)慣幾天就好,我們也能省事。”
短短一句話,比刀子還鋒利。
到這一步,老父親也認(rèn)命了,抿著嘴,邁進門檻。他知道,自己走進去,就不是家里人了。
不是身體走不出敬老院,而是身份走不出那道門。
案例四:生了五個孩子,老了卻沒人養(yǎng)
這樣的故事,并不是個例。
一個老太太,90多歲,年輕時養(yǎng)大五個孩子。結(jié)果老了以后,一個也不愿照顧她。
她病了,不敢打擾孩子,自己打車去醫(yī)院。
醫(yī)生問她:“你子女呢?”
她說:“都有,但沒有一個回來看我,我不想拖累他們,我自己撐一下。”
講完,她眼淚嘩啦啦地掉下,像個沒娘的孩子。
你說,這樣的老人才孤獨。不是因為沒人陪她,而是因為她曾付出過全部,最后卻連一點回應(yīng)都沒有。
說白了,敬老院不是問題,關(guān)鍵是態(tài)度。
有的父母身體確實不行,孩子忙不過來,經(jīng)過父母同意,送進設(shè)備齊全的養(yǎng)老機構(gòu),這是理性選擇。
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人把敬老院當(dāng)成“卸責(zé)工具”。
明明家有空房,明明請得起保姆,偏偏不愿多一份麻煩,就把老人推進去。
嘴上說“讓她過得更好”,心里卻想“終于清凈了”。
這不是孝順,是一種偽善,是包裝過的冷漠。
我們也得反思:孩子為什么長大后不愿照顧父母?
看過一句話:“不是他們不孝,而是你從來沒教他們感恩。”
你小時候為孩子做飯、洗衣服、買玩具,卻從不告訴他,“爸媽這么做,是因為我們愛你,不是你應(yīng)得的。”
你越是全包越是忍讓,孩子越覺得:這是你應(yīng)該的。
等他長大了,他就反過來問你:“你老了我為什么要伺候你?”
所以,比起傾盡一切,不如從小教他什么是“感恩”。
案例六:有遠見的父母,都在默默教孩子感恩
前陣子在一所學(xué)校的感恩教育活動上,一個小男孩的行為感動了全場。
當(dāng)老師讓孩子們擁抱家人時,很多孩子嘻嘻哈哈就過去了。只有他,一本正經(jīng)地擁抱爺爺,甚至還當(dāng)眾朗讀了一封寫給爺爺?shù)男拧?/p>
全場肅靜。
這樣的孩子,將來不一定大富大貴,但一定懂得回報。
因為從小,他就被灌輸了一個觀念:親人不是理所當(dāng)然,是需要珍惜的。
如果你問我,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不是吵,不是孩子不成才,而是這四個字:不懂感恩。
父母為你付出一生,最后卻換來一句“你習(xí)慣就好”,這不是理性,是人性的倒退。
今天你把父母推出門外,明天你老了,孩子也會笑著把你“安排好”。
這不是詛咒,是因果。
請你記住:
你現(xiàn)在怎么對父母,將來孩子就怎么對你。
一個有良心的家庭,不該把父母當(dāng)負擔(dān),而應(yīng)該視為“福氣”。
他們健在的每一天,都是你修來的福報。
別等到墓碑立起,才哭著喊“媽,我想你”。
到那時,一切都晚了。
如果你也對“送父母進養(yǎng)老院”有自己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這不是道德綁架,而是一場人性拷問——你,真的準(zhǔn)備好變成一個不再眷戀親情的成年人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