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客觀評價一下仙林,你會如何作答?
1,仙林到底包括哪些地方?雖然有多種劃分方式,但被廣泛接受和認可的還是仙林街道或仙林大學城。
2,仙林匯集了大量的高校,教育資源豐富;城建密度低、環境優美,也是比較大的特征之一。
3,總感覺仙林已經到了極致,換種說法就是:板塊發展來到了瓶頸期,向上沖破天花板的難度極大。
于是,如何沖破天花板,成為仙林未來十年需要加以研究的課題!那么問題來了:仙林如何才能沖破天花板?
江寧高新區模式一覽
江寧高新區是南京高新區的分園之一,2017年被納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目前擁有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火炬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試點園區等多個國家級品牌。
江寧高新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是南京主城南部綜合環境最優的高新區,也是為數不多集產業區、大學城、風景區為一體的開發園區。
園區已落戶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家企業,正按照“突出生命科學、做強高端裝備、壯大綠色汽車、加速新興經濟、培育未來產業”的思路,加快構建創新驅動、引領未來的新發展格局。
相信聰明的你想到下面要說什么了,就是仙林可以學習這種“產業區+大學城+景區”的模式。
大學城我們就不介紹了,這一點仙林做的很好,重要的是景區和產業區如何操作。
建議1:將棲霞山拉入仙林高新區(非官方概念)范圍之內。
這個建議可能有朋友覺得有些生硬,其實把棲霞山拉進來倒也不是非要工整地對標江寧高新區。
主要是因為,棲霞山風景區管委會是棲霞不可忽視的割裂因素。
雖然棲霞區、南京經開區和仙林大學城之間的管理機制已經在優化之中,但目前看效果并不太好。通過棲霞山和仙林的整合,或許還能趟出一條新路子。
建議2:成立仙林產業區
先來看看這位網友的建議:
建議組建南京科學城工作專班(管委會),實體化運行,采取土地、稅收優惠等措施,調動企業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南京科技創新潛力。匯通路、靈山和青龍片區由捷運大道東西串聯,片區內大學、科研院所聚集,地鐵四號線、八號線四通八達,生態本底優良,而且還有大量留白區域,足夠打造南京科學城。建議重新調整規劃,明確體制機制,打破區劃壁壘,推動南京高質量發展。
我們把這位網友的建議做一點優化:把原來的紫東地區核心區打造成為產業區。
紫核高規格的規劃仍然在,但實際上算是暫時擱置了。更嚴峻的問題還有:
1,整體人口呈下降趨勢,留白就有后發優勢這個定理可能要失效了。
2,按照人口進行配套資源落地,已經開始執行了。對于紫核來說,越早開發越能拿到更多資源。
3,接受現實、順勢而為,很重要。
綜合以上,對標或者模仿江寧高新區成立“大學城+景區+產業區”,或許是仙林沖破天花板的出路。
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也可以評論區分享哦!
以上部分資料來自公開信息和網絡,觀點部分僅代表個人。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評論區分享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