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如火如荼發展——202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1200萬輛。在其間,“中試平臺”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催化”作用。
此前,我國試驗檢測技術與國外差距明顯,高端智能檢測裝備嚴重依賴國外企業,嚴重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短短幾年間,依托國內智能檢測服務領軍企業重慶清研理工汽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清研理工)建設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檢測中試平臺”實現了重要設備國產化率90%,讓新能源汽車正向研發體系中關鍵技術不再受制于人,徹底告別“卡脖子”。
究竟發生了什么?近日,記者走進清研理工,一探究竟。
走進重慶高新區興谷路39號的檢測試驗室,數十個試驗室燈火通明,一線工作人員“三班倒”守在試驗臺前,全國眾多知名汽車廠商的多個產品部件都是在這里進行適應性、穩定性、可靠性等專業性試驗。
▲依托清研理工建設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檢測中試平臺”。吳富強 攝
寬敞明亮的試驗室里,先進的檢測設備整齊排列,它們是平臺的“主角”,也是保障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性能的“守護者”。
記者在新能源高速電機試驗臺外看到,這里正在為某品牌汽車的電機進行“新能源電機驅動總成”測試——電機被安裝在一個特殊的測試臺上高速運轉,通過多維度的連續測試,模擬汽車在實際行駛中的各種復雜工況。
“這個電機已經不間斷測試超過100小時,接下來還需要600個小時的試驗,從而測試電機的耐久性。然后還要進行高速、低速、加油、倒車等各種模擬場景,測試相應度和穩定性?!?動力試驗室副經理兼工程組主管楊繼禹向記者介紹,工程師通過觀察電機的運行狀態和相關數據,評估其耐久性和可靠性。這就好比給電機做一場“馬拉松測試”,只有經得起考驗的電機,才能安裝到新能源汽車上,為汽車提供強勁動力。
▲新能源動力總成試驗臺。吳富強 攝
“我們正在對一款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進行性能測試?!币晃还こ處熤钢慌_正在運行的設備說道。只見電池包被放置在一個特制的測試箱中,通過模擬不同的工況,檢測其在各種條件下的性能表現。工程師們通過電腦屏幕上的數據,實時監控電池包的電壓、電流、溫度等參數。這些數據如同汽車零部件的“健康指標”,直接關系到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其余測試間,一件件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也正在接受著嚴格的檢測。工程師們專注地盯著屏幕上的數據曲線,時而低聲交流著檢測結果。每一個零部件都要經過多道檢測工序,從外觀檢查到性能測試,從耐久性試驗到安全性評估,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
▲動力傳動系統臺架及半消聲室。吳富強 攝
“現在我們就像汽車零部件的‘體檢醫生’,電池、電機、雷達、芯片、車機系統等都是檢測對象,通過精準檢測,得到的數據反饋給汽車廠商以優化改進,確保每一個零部件都能達到最佳性能?!睏罾^禹說。
可在幾年前,還是另一番光景。
“此前,隨著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試驗檢測技術與國外差距明顯,相關試驗檢測標準和方法主要借鑒國際標準或歐盟標準,高端智能檢測裝備更嚴重依賴國外企業?!鼻逖欣砉な紫瘜<沂瘯暂x告訴記者。
看到價格壁壘和技術封鎖,導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正向研發體系中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極大增加了研發成本,成為制約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問題,清研理工技術團隊下決心誓要攻堅克難。一場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的“戰斗”隨即展開。
▲新能源動力總成及整車臺架。吳富強 攝
——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檢測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為宗旨,采取“研究平臺+產業化”的模式建設,在節能汽車智能檢測技術及裝備、新能源汽車智能檢測技術及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檢測技術及裝備等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相關產品先后獲得重慶市首臺套產品認定,經幾年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檢測中試平臺”檢測設備國產化率達90%以上,實現國產化替代。
記者了解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檢測中試平臺”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順利為重慶乃至全國汽車制造保駕護航。
在產業鏈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借助平臺的檢測能力,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嚴格的測試和優化。通過平臺提供的精準數據和專業建議,及時發現產品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從而提高零部件的質量和性能。
在中游,汽車制造商將平臺檢測合格的零部件放心地安裝到汽車上。平臺的檢測數據還可以為產品研發提供參考,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零部件的性能特點,從而優化汽車的設計和制造工藝。
在下游,消費者則是最終的受益者。經過平臺嚴格檢測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汽車產品。
譬如,在國內率先研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速電驅動系統智能在線檢測臺,實現國產化替代,并逐漸進入海外市場;開發出系列試驗檢測裝備,并在國內率先研制出20000rpm電驅動系統高速動態模擬試驗裝備,填補行業空白,應用于長安、比亞迪、廣汽、蔚來、華為、小鵬等幾十家企業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開發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0億余元。
中試平臺的助推作用可不止這么點。
記者了解到,中試平臺全稱為制造業中試平臺,是面向制造業創新發展需求,匯聚各類產業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供技術研發轉化、性能工藝改進、工藝放大熟化、產品型式試驗、產品性能測試、小批量試生產、儀器設備共享、設備應用驗證等專業化服務和系統化解決方案的載體,旨在破解科技成果產業化“最后一公里”難題——通過中試平臺,科研成果經過嚴格測試和驗證,以此降低產業化風險,提高市場投放成功率。
而中試平臺建設投入大、設備依賴強、風險高,科研單位缺乏建設資金、管理技術;中小企業則因自身規模、能力、資金限制無法建設專業中試平臺,造成了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科研與應用的關鍵環節斷層,大量新技術躺在“實驗室”無法轉化。
“高校、企業經常有很好的想法,我們的中試平臺相當于‘概念驗證中心’,通過輔以設備、人才團隊,把它從原理樣機變為市場化產品,讓其成果產出,產業化;另外,還為高校、企業等提供開放共享中試服務,通過平臺不僅能促成產業協同,同時也能降低技術轉化成本。”石曉輝介紹。
目前,清研理工通過中試服務培育孵化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建成集概念驗證、中試熟化、檢驗檢測、科技投資、產業孵化、人才培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第三方市場化運營的全鏈條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成為全國體量最大、技術實力最雄厚的新能源汽車研發測試服務基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