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羅冉
導語
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意見》從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利用、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推進中藥產業轉型升級等八個方面提出了21項重點內容,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戰略指導意義。《意見》的發布,標志著我國中醫藥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文件梗概
1.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利用:筑牢產業根基
中藥資源是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意見》強調要加大中藥資源保護力度,編制中藥資源保護和發展規劃,研究修訂《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完善分級保護制度。這將有助于規范珍稀中藥資源的開發利用,突破一批珍稀中藥資源的繁育、仿生、替代技術,確保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例如,通過建立珍稀中藥資源調查機制,可以更好地掌握資源現狀,為保護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2.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從源頭保障質量
中藥材質量直接關系到中藥產品的質量,《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來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包括發展中藥材現代種業,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推廣應用優質種子種苗。同時,推進中藥材生態種植養殖,因地制宜發展林草中藥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此外,加強中藥材流通和儲備體系建設,規范中藥材市場管理,完善價格監管機制,將有效保障中藥材的穩定供應。
3.加快推進中藥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
《意見》明確指出要優化產業結構布局,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壯大“鏈主”和“鏈長”企業。這意味著將通過整合資源、優化配置,提升中藥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提升中藥制造品質也是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推進中藥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支持企業向中藥材產地延伸產業鏈,健全全產業鏈追溯體系。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還能確保產品質量的全程可控。
4.推進中藥藥品價值評估和配備使用:促進臨床合理應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中藥的臨床價值,《意見》提出要開發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大模型,促進人用經驗向臨床證據轉化。這將有助于提高中藥臨床應用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同時,優化中藥集中采購、招標采購政策,實現優質優價,推動實施中成藥全過程賦碼監測,探索應用于中藥飲片管理。這些措施將促進道地藥材、中藥創新藥等的配備使用,提高中藥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水平。
5.推進中藥科技創新: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科技創新是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意見》強調要加大國家科技計劃對中藥的支持力度,深化中藥作用機理和質量控制研究。加強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和中藥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建設,構建中醫藥臨床試驗網絡和資源庫。這些舉措將為中藥創新研發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持,推動中藥新藥的研發和上市,提升中醫藥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6.強化中藥質量監管: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質量是中藥的生命線,《意見》提出要完善中藥標準體系,加快中藥數字化標準推廣。同時,健全中藥監管體系,理順中藥品種保護審評管理體制,逐步完善中成藥批準文號退出機制。這將有助于淘汰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提升中藥市場的整體質量水平,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7.推動中藥開放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見》強調要促進更高水平開放,推動中藥產品國際注冊和市場開拓。積極參與國際草藥典、中藥監管國際規則制修訂,推動中藥國際標準化體系建設。這將有助于提升中藥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度和影響力,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8.提高綜合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意見》還提出要加強統籌領導,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資金支持。這些措施將為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例如,通過加強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支持中藥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融資,將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內容亮點
1.全產業鏈布局
從中藥資源保護、中藥材種植養殖,到中藥制造、藥品價值評估與配備使用,再到質量監管和開放發展,《意見》涵蓋了中醫藥產業的全產業鏈,形成了從源頭到終端的全鏈條策略。
2.科技賦能
強調科技創新在中醫藥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通過加強基礎研究、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構建臨床試驗網絡等措施,推動中醫藥從傳統經驗向現代科學轉型。
3.質量優先
無論是中藥材種植養殖的規范化,還是中藥制造的品質提升,以及質量監管體系的完善,《意見》都突出加強對中藥全鏈條的質量監管,從中藥材種植、加工,到中藥飲片炮制、中成藥生產,再到市場流通和使用環節,實現全過程監管。
4.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
《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支持中醫藥企業開展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市場。這將為中醫藥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例如,通過建設中醫藥服務貿易基地,開展中醫藥國際醫療服務、技術培訓、文化交流等活動,提升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此外,政策鼓勵中醫藥企業與國際科研機構、企業開展合作,共同開展中醫藥研發、臨床試驗等工作。
政策機遇
中藥行業作為醫藥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拉動作用。近年來,我國中藥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已超過4000億元。預計2024至2029年,中藥行業將以14%的年復合增速增長,2029年市場規模接近2萬億元。中藥行業的發展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如中藥材種植、加工、制藥設備制造、醫藥流通等。隨著中藥行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將推動整個醫藥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對中醫藥的需求不斷增加。慢性病的高發使得中醫藥在疾病預防和康復治療中的優勢逐漸凸顯,中成藥在心腦血管疾病、消化類疾病等慢性病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醫保目錄的調整,更多中藥產品被納入醫保范圍,為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各地積極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如按病種付費、按療效付費等,進一步促進了中醫藥服務的使用。
中藥與健康旅游、康養服務等產業的融合不斷深化。例如,海南省推動中醫藥服務與旅游、康養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中醫藥經濟合作窗口。中醫藥產業鏈不斷延伸,從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到中成藥生產、銷售等環節逐步完善。例如,湖南省通過打造“湘九味”道地中藥材品牌,推動中藥材種植與加工的協同發展。
智能制造技術為中醫藥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引入智能化生產設備和信息化管理系統,中醫藥企業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而且國家和地方不斷加大對中醫藥研發的投入,支持中醫藥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中藥新藥研發、中藥質量標準研究等工作。例如,廣東省啟動了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推動中醫藥科研和創新能力建設。
在中藥文化的弘揚方面,各地通過開展中醫藥文化惠民活動、舉辦中醫藥文化節等方式,提升群眾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和認同感。例如,浙江省通過“中醫處方一件事”數字化改革,提升中醫藥服務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醫藥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認可中醫藥的療效,中醫藥的國際貿易規模逐年增長。例如,廣西通過推進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深化與港澳地區的中醫藥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