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回暖,不少小伙伴已經迫不及待地換上了輕薄的春裝。可這氣溫就像坐過山車,忽高忽低,昨天還陽光明媚,今天就冷風颼颼。結果,一不小心就感冒的人就多了起來,又是打噴嚏又是流鼻涕,整個人都沒精神。
其實,這種情況在春天很常見。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 “春捂秋凍”,可別小瞧了這簡單的四個字,里面藏著大大的養生智慧呢!“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別急著脫掉棉衣,讓身體慢慢適應季節的變化。它就像是給身體筑起一道溫暖的防線,幫我們抵御春寒,守護健康。
春捂,為何如此重要
第一,春天,是大自然陽氣生發的季節,世間萬物都在這溫暖的氣息中蘇醒、生長。就像古詩里描繪的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春風輕柔,悄悄地喚醒了大地,讓萬物充滿生機。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著這股自然之力,開始從冬季的蟄伏狀態中緩緩蘇醒,逐漸向外舒展。
這時候,如果我們過早地脫掉保暖的衣物,就好比給剛剛冒頭的陽氣潑了一盆冷水。寒邪容易乘虛而入,阻礙陽氣的正常生發,就像幼苗在生長過程中受到了阻礙,無法茁壯成長。陽氣生發受阻,身體的氣血運行也會受到影響,可能會出現精神萎靡、身體乏力、手腳冰涼等不適癥狀,還會讓我們更容易被疾病盯上。所以,春捂就像是給陽氣穿上了一層保護衣,幫助它順利地生發,為我們全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春季天氣的多變,所謂“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氣溫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前幾天還溫暖如春,人們紛紛換上輕薄的衣衫,可說不定一場冷空氣來襲,氣溫就會急劇下降,讓人感覺又回到了冬天。
春季的這種氣溫變化,主要是因為冷暖空氣頻繁交匯。暖空氣想要占據主導,帶來溫暖的氣息,可冷空氣又不甘心輕易退場,時不時地來 “搗亂”,導致氣溫波動很大。如果我們不注意春捂,在氣溫下降時還穿著單薄的衣服,身體就會很難適應這種突然的變化。寒邪會趁機侵入人體,使我們的呼吸道、關節等部位受到影響,引發感冒、咳嗽、關節疼痛等疾病。所以,春捂能讓我們的身體在面對這種多變的天氣時,有一個緩沖的過程,增強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第三,適當的春捂,就像是給身體進行了一場溫和的鍛煉。當我們在氣溫稍有回升時,不急于脫掉過多的衣物,身體會感受到一定的溫暖,這種溫暖的刺激會讓身體的應激反應被調動起來。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精密的儀器,它會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來調節自身的體溫。在春捂的過程中,身體的體溫調節系統會不斷地工作,適應這種稍高的溫度環境。通過這樣的鍛煉,體溫調節能力會得到提升,就像經常鍛煉的肌肉會變得更強壯一樣。當真正的炎熱天氣到來時,身體就能更好地適應高溫,不容易出現中暑等情況。而且,春捂還能激發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強抵抗力,讓我們在面對各種病菌時,有更強的防御能力,就像給身體筑起了一道堅固的城墻,抵御疾病的入侵。
春捂,究竟該捂哪里
知道了春捂的重要性,可新的問題來了,春捂,到底該捂哪些部位呢?別著急,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一)頭部:諸陽之匯需呵護
中醫認為,頭部是 “諸陽之匯”,就像人體陽氣的 “司令部”,匯聚了眾多的陽氣。在春天,風邪特別活躍,而風又常常從頸后入侵人體。一旦風寒之邪侵襲頭頸部,就容易引發頭痛、頭暈、感冒等不適癥狀,就像給陽氣的運行設置了障礙。
所以,在春捂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頭部的保暖。出門時,不妨戴上一頂溫暖的帽子,圍上一條柔軟的圍巾,給頭部和頸部筑起一道溫暖的防線,阻擋風邪的入侵,讓陽氣能夠順暢地運行,守護我們的健康。
(二)腹部:元氣所在要保暖
腹部,可是人體元氣的重要發源地,這里藏著脾胃等重要臟器。脾胃就像身體的 “后勤部長”,負責運化食物,吸收營養,為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一旦腹部著涼,脾胃的陽氣就容易受損,就像后勤部長的工作受到了干擾,無法正常為身體提供能量。
這時候,可能會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問題,影響身體對營養的吸收,讓我們渾身沒力氣。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腹部及下半身的保暖。平時可以多穿一件背心或者坎肩,給腹部增添一份溫暖,讓脾胃能夠安心工作。
(三)背部:督脈所在防受寒
背部,是人體督脈的所在之處。督脈,被稱為 “陽脈之?!保拖褚粭l陽氣的大河,統領著全身的陽氣。如果背部受寒,寒氣就會損傷督脈,導致陽氣的流通不暢,就像大河被堵塞了一樣,陽氣無法正常輸送到身體各處。
這樣一來,身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很容易被感冒等疾病找上門。所以,在春天,要注意背部的保暖,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物。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可以在背部墊上一條薄毛巾,避免背部直接接觸冷空氣。如果感覺背部有些發涼,還可以用熱水袋熱敷一下,讓背部暖起來,促進陽氣的流通。
(四)膝蓋:關節脆弱多留意
膝蓋,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關節,但它也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跋榻钪保畡t易于攣急,當膝部受涼時,關節局部的肌肉和血管會收縮,就像給關節套上了一個緊箍咒,導致關節疼痛、活動受限。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本身膝關節就不太好,在春天更要多捂膝蓋。平時可以戴上護膝,給膝蓋保暖,加強膝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在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保護膝蓋,避免過度勞累,讓膝蓋能夠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保持健康。
(五)足部:寒從腳起莫忽視
“寒從腳起”,這句話大家一定不陌生。足部,遠離心臟,血液供應相對較少,而且脂肪層較薄,就像身體的末梢,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當足部受寒時,不僅會感到腳部冰冷,還可能會影響全身的血液循環,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
經常搓腳、泡腳,是讓足部保持溫暖的好方法。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泡腳,水溫控制在 40℃左右,泡 15 - 20 分鐘,讓雙腳微微出汗,就像給身體注入了一股暖流,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的陽氣。也可以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艾葉、生姜等,驅寒的效果會更好。白天的時候,還可以多活動活動雙腳,促進血液循環,讓足部時刻保持溫暖。
春捂,捂到何時才合適
知道了春捂的部位,那春捂要持續多久,捂到什么時候才合適呢?這也是有講究的,可不能亂捂。
判斷是否該春捂,氣溫和溫差是重要的參考指標。有一個簡單易記的 “815” 原則:當晝夜溫差大于 8℃時,說明氣溫還不穩定,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這時最好繼續春捂,給身體一個適應的緩沖期;而當氣溫穩定在 15℃以上,并且持續一周左右時,說明天氣已經比較暖和,人體的陽氣也逐漸充足,能夠較好地適應外界環境了,這時候就可以考慮適當減少衣物啦 。
除了看氣溫和溫差,春捂的時間還得根據個人體質來調整。體質虛弱的人、老人和兒童,他們的身體抵抗力相對較弱,抗寒能力也差一些,就像溫室里的花朵,需要更多的呵護。所以這些人群春捂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多穿一段時間的厚衣服,讓身體慢慢適應春天的氣溫變化。而對于青壯年來說,如果體質偏燥熱,或者屬于陰虛、濕熱體質,本身就比較怕熱,容易出汗,那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感覺,適當縮短春捂的時間,但也不能一下子就穿得太單薄,還是要循序漸進地減衣。
春捂正當時,健康一整年
春捂,就像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春日健康指南,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寶貴養生智慧。它用簡單的方式,為我們的身體在春天筑牢了健康防線,幫助陽氣順利生發,抵御多變的天氣,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里,讓我們遵循春捂的原則,捂對部位,把握好時間和程度,避開誤區,再搭配上健康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和穩定的情緒,讓身體在春天煥發出勃勃生機, 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
編輯:魏東月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東方財經雜志 東方文化雜志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東方文化雜志(ID:dfwh_hk)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