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今天,城市間的互聯互通變得愈發便捷。然而,有一個現象卻顯得格格不入——漢孝城際列車已開通9年,線上的盤龍城站卻從未對外營運。這一情況不僅引發了當地居民的廣泛關注,也讓人們對當初的規劃產生了諸多疑問。
漢孝城際鐵路作為連接武漢與孝感的重要交通紐帶,自2016年開通以來,為兩地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它全長61.3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途經多個站點,成為武漢城市圈軌道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令人費解的是,盤龍城站自建成后就一直處于閑置狀態。
3月28日上午9時20分許,筆者來到位于黃陂盤龍城航城西路的漢孝城際鐵路盤龍城站,此處發展較之于巨龍大道兩邊還有很大差距,附近還處于開發緩慢之際,盤龍城站大門緊鎖。
筆者從車站玻璃墻往里看,地上、座椅等物件積滿了灰,閘機也用塑料布包裹著。據附近居民稱,這個火車站就從來沒有運營過,也不知道修著干嘛,又不和地鐵互通,未來也沒前途。
就是這樣一座廢棄火車站,一直還是有工作人員上班。當筆者在此處探訪時,一名男子從一輛轎車上下來,詢問筆者來此合意,并稱自己是在這里上班,主要是看護車站里的器材,隨后從火車站側門開鎖進去。
“鐵老大”果然不同凡響,一座廢棄火車站都能創造就業崗位。
通常情況下,一些城市的城際線路因客流量少,部分車站會在運營一段時間后做出調整,如關停或減少車次,這是基于運營成本和效率的考量。可盤龍城站一天都未運營,這種情況實屬罕見。據了解,官方未開通該站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盤龍城當時客流量不足。從實際情況來看,盤龍城站周邊在建設初期較為偏僻,小區較少,人口密度較低,客流量難以支撐車站的運營。
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盤龍城地區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這里高樓林立,居民數量不斷增加,對便捷交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特別是2027年華中師范大學新校區即將開學,屆時將有大量師生入駐,交通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盤龍城站的開通運營顯得尤為必要。
修建一條城際鐵路耗費巨資,每一個站點的規劃都應經過深思熟慮。如果當初對盤龍城的發展預估不足,導致站點長期閑置,那么這無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我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超前規劃還是規劃失敗?如果是規劃失敗,是否應該有人承擔責任?不能錢花了,官員得了政績、老板賺了錢,最后留個火車站被歲月無情侵蝕。
從長遠來看,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應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慮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和人口增長情況。盤龍城站的閑置,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在今后的交通規劃中,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布局站點,如何更好地平衡短期運營成本與長期發展需求,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新審視盤龍城站的運營問題,結合當前的發展形勢,盡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讓這座沉睡了9年的車站早日蘇醒,為當地居民和師生的出行提供便利,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劉丹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