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發生了一件讓人背后發涼的事。
一輛出租車停在酒店門口,出租車門打開的那一刻,決定了她一生的走向。
他性侵了她。
她報警了,有證據、有證人,甚至有身體上的傷痕。警方說:“證據不足。”就因為對方不是普通人。
從那一刻起,她不是在維權,她是在挑戰整個系統。
這是紀錄片《黑箱日記》。講的就是她這8年里,到底經歷了什么...
一位日本女性記者伊藤詩織,獨自一人對抗整個司法系統的真實經歷。
她不是在演戲。她是親歷者。是主角,也是拍攝者。整部片子,沒有特效,沒有煽情對白,但卻比任何一部懸疑片都壓抑。
這部片子不光震撼,還拿到了不少重量級獎項。豆瓣評分高達9.2,還入圍了圣丹斯和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多個紀錄片大獎。
她本來有一條很正常的人生軌跡。
25歲,剛入行的記者,帶著對新聞行業的熱情,給東京廣播電視臺駐華盛頓分局的局長發了一封求職郵件。
她沒想到,這封郵件,會成為她噩夢的開始。
對方叫山口敬之,是電視臺的高層,業界有名。他答應見她,說聊聊工作。
他們吃了頓飯。就是在那頓飯上,他在她的飲料里下了藥。然后帶她去了酒店。
當她醒過來時,已經躺在陌生的床上,身體疼得厲害,內衣不見了。
她慌了,試圖掙扎逃走。但山口力氣太大,一下又把她按回床上。她永遠記得那天他臉上的笑,那種得意又猥瑣的眼神。
她說,那一晚,他甚至把她的內衣藏了起來,說要留作“紀念”。
事情發生后,她徹底崩潰了。
她開始恐慌、嘔吐、睡不著覺,幾天不敢出門。看到新聞畫面里山口的臉,她會當場暈倒。
但她沒有沉默。她去報警了。她不是只有一句“我被侵犯了”。
她有身體傷痕、有DNA證據、甚至還有目擊證人。出租車司機親眼看到她醉得不省人事,被山口強行拖下車。
可警方說:“證據不足。”說白了,就是不想立案。
她慢慢意識到,真正要面對的不是那個男人,而是整個系統。
山口不是什么普通人。他和當時的日本首相安倍關系密切,是核心圈子的人物。
接下來的事,更讓人心涼。
最早受理案件的警探被調崗了;本來批下來的逮捕令,在準備抓人的前一刻被“突然撤銷”。
她開記者會發聲,媒體平臺被全面控評、刪稿;案件提交法院,竟被以“理由不足”駁回,不許上訴。
她不是沒文化,不是沒資源,她是個記者,邏輯清楚,敢說話,甚至敢在鏡頭前講自己經歷的細節。
可她依然斗不過那個“看不見的手”。那普通人呢?
根據日本政府的官方統計,只有4%的強奸受害者選擇報案,剩下的96%,都選擇了沉默。
不是因為她們不想說,而是說了,也沒用。
因為這套系統,本就不打算為她們說話。
日本的強奸法已有110多年,至今沒改多少。只承認“明顯的暴力或威脅”才算強奸,不看“女性是否同意”。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明顯的暴力痕跡、沒有反抗的錄像,哪怕你已經被侵犯了,法律也很可能站不到你這邊。
更荒唐的是,報案之后,你得一遍遍復述當晚的每個細節,甚至需要在假人模具上重演整個過程。
身體剛被傷害完,精神又得再受一遍折磨。正常人誰扛得住?更別說,社會大眾根本不接受受害者發聲。
她開記者會時,有人嘲諷她的穿著,說她扣子沒扣好,是她自己“勾引”的。甚至還有女性給她寫郵件罵她,罵她“不檢點”,說她“活該”。
她的父母也勸她放棄,說:“別搞這些,回來過普通人的生活。”
但這話她聽不進去。
不是她不想過普通人的日子,是這個世界,已經不允許她過普通人的生活了。
好在,她不是一個人。
越來越多的女性站出來支持她。
有人陪她走進發布會現場,有人送她毛毯,有人在媒體前替她遮擋鏡頭。
她們站在她身邊,給她構筑起了一道“人墻”。這一刻,日本女性的“Me Too”運動終于爆發。
靠著這股力量,她堅持了下來。
8年后,她終于勝訴了。
這是一場艱難的勝利,也是一場沉重的勝利。
因為勝訴之后,她贏得了正義,山口卻什么事也沒有。
他繼續出現在媒體上,繼續寫稿;撤回逮捕令的高官升了職,當了警察廳長。
第一個處理案件、曾發“包養邀請”的警探,依然在東京警局。
那個后來站出來作證的酒店禮賓員,也沒有被酒店辭退,跟他說的不一樣。
她贏了,但只是紙面上的勝利。
整個制度、文化、輿論,對她的惡意沒變。她的人生,被改寫了。而那些該負責的人,一個也沒倒下。
看完《黑箱日記》,心里堵得慌。
不是因為片子拍得多震撼,而是它太真實了,真實得讓人不敢眨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