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年輕干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扎根基層、勇挑重擔,在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等一線戰場上書寫著青春的答卷。他們是時代的“生力軍”,是黨和人民事業薪火相傳的“接班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年輕干部如何以青春之我扛起時代之責?答案就藏在他們的奮斗故事里。
一、以“闖”的銳氣,做改革創新的破局者
新時代的年輕干部,成長于信息爆炸與技術變革的浪潮中,他們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敢于打破常規。在浙江某縣,90后干部小李帶領團隊開發“數字鄉村”平臺,將農產品銷售、村民議事、政務服務搬上“云端”,讓偏遠山村的土特產走出大山;在粵港澳大灣區,一群青年干部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用大數據優化交通、用區塊鏈技術提升政務效率……他們用創新思維破解難題,用技術賦能傳統工作模式,展現了年輕一代的“破圈”能力。
二、以“實”的作風,做扎根大地的耕耘者
“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這句話成為許多年輕干部的座右銘。在云南邊疆,95后選調生小張駐村三年,走遍全村137戶家庭,用“一戶一策”幫助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業;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青年干部小王牽頭老舊社區改造,通過“居民議事會”收集300多條建議,讓改造方案真正貼合百姓需求……他們脫下“西裝革履”,換上“運動鞋牛仔褲”,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贏得民心。
三、以“韌”的品格,做攻堅克難的奮斗者
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年輕干部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抗壓韌性”。在疫情防控最前線,28歲的街道干部小陳連續40天駐守封控區,協調物資配送、安撫群眾情緒;在科技攻關戰場,35歲的航天工程師團隊日夜鏖戰,突破“卡脖子”技術……他們中有的人臉頰被高原紫外線灼傷,有的人在實驗室熬白了頭發,但始終保持著“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沖鋒姿態。
四、以“學”的姿態,做終身成長的追光者
新時代的年輕干部深諳“本領恐慌”的危機感。他們白天走干講,晚上讀寫想: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區塊鏈+政務”“新媒體傳播”等新知識;主動參與跨部門輪崗、赴發達地區掛職;在“學習強國”“干部網絡學院”等平臺持續充電……某省組織部的調研顯示,85%的年輕干部年均參加培訓超100學時,形成“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良性循環。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蹦贻p干部的成長,需要組織的“陽光雨露”培養,更需要自身“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自覺。當我們看到“90后”鎮長直播助農、“00后”選調生編寫村史、“海歸”博士扎根西部搞科研……這些青春身影正匯成一股磅礴力量。他們用行動宣告: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干部,絕不是“躺平的一代”,而是堪當大任的強國一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