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是“無名小卒”?
你沒有看錯,這就是臺積電前CEO蔣尚義對英特爾的評價,在他看來,盡管英特爾曾經是芯片領域的“王者”,但現如今就是“無名小卒”,尤其在芯片制造工藝上,遠遠落后臺積電,根本無法追趕得上。
作為芯片代工領域的三大巨頭之二,臺積電和英特爾經常會被放在一起比較,但自臺積電選擇赴美建廠之后,很多人都已經將臺積電戲稱為“美積電”,這是什么意思,不需要明說了吧?理論上,臺積電和英特爾的立場是一致的,為何現在又吐槽對方呢?
前不久,外媒就爆出了一個消息,特朗普給臺積電下達了“最后通牒”,其實就是一個“二選一”的題目。一方面,特朗普指責了臺積電在美建廠,影響了本土企業的利益,這里的本土企業指的就是英特爾。另一方面,特朗普要求,臺積電可以收購英特爾的“爛攤子”,和本土企業聯手成立合資企業,共同管理。
這就很清晰了,和拜登“捧”臺積電的方式不同,特朗普采用了“踩”的方式,但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殺”掉為己所用。所謂的“合資管理”,其實就是臺積電出錢買下英特爾不賺錢的“爛攤子”,而管理、經營啥的,可能跟臺積電也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既然是“合伙人”,其技術、關鍵信息等就得共享,這一招“空手套白狼”,是不是很厲害?
要知道,臺積電赴美建廠,算是美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了,截止到目前,臺積電在美的投資額已經超過1650億美元,今年3月又追加了1000億美元的投入,計劃新建3座全新的晶圓廠,包括兩座先進的封裝廠以及一座大型研發機構。
說實在的,臺積電逐漸“美化”,是不爭的事實,可能有些人認為,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巨頭,怎么會那么輕易的變成“美積電”呢?但事實就是如此。在此之前,島內有明確的出口規定,最先進的制造工藝是不允許出口的,但就在今年早些時候,這條規則就已經被改了,臺積電最先進的工藝技術被允許出口。
而從臺積電在美建立的晶圓廠全都是尖端工藝工廠就能看出來,臺積電正在“搬空”島內的“寶庫”,如果臺積電在美工廠采用最先進的工藝技術生產,那么住在“隔壁”的英特爾,只需要動動手指,通過挖點工程師,安排點心腹去學習等手段,就能很好的學習到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是不是這個道理?
根據臺積電和美簽訂的CHIPS協議內容就能知道,臺積電未來五年的計劃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引入N5和N4工藝,投入量產。第二個階段就是具備N3能力,而第三個階段就是要引入N2以及A16工藝,在2030年之前。是不是很清楚了?
雖然臺積電在美建廠,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務蘋果、高通、英偉達、AMD等美芯巨頭們,必須要使用世界尖端制造技術,但這背后的風險有多高,也不必細說了吧。可能是“富貴險中求”吧,臺積電這一步是對是錯,未來會給我們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臺積電在美所生產的芯片成本要更高,利潤空間肯定會被壓縮,要么少賺,要么報價提高,選哪一個對臺積電的發展都不利,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