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你上一次發火是什么時候嗎?
在關系中,我們常常將憤怒視為破壞關系的壞情緒。于是
很多人習慣性地隱藏和壓抑自己的憤怒,也不去面對別人的憤怒。
但事實上,“憤怒”并不是個完全負面的情緒,它是我們在面對危險時的一種自然反應,也是一種提示我們自我保護的警報器。
所以,有時候憤怒一點都不可怕。
1
為什么說出“我生氣了”這么難?
心理咨詢師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來訪者小Q是一個很漂亮的女孩,皮膚干凈通透,面容精致,眼睛又大又亮;很乖,有問必答。小Q男友是大她兩屆的學長,畢業后兩人異地。
一個周末,因為男友加班,原先約好的見面取消,小Q不甘,跑到男友工作城市的高鐵站,一直等了 9 個小時,直到男友下班來接她。等待過程中,男友建議小Q出去逛逛,但小Q一直執拗地堅持自己可以等,到晚上見面時,男友成功被激惹。
這種事時有發生。兩人有沖突時,小Q并不爭吵,但她會躲、消失和自我折磨,比如,不吃飯、晚睡、生病、拖延、長時間發呆等。
直到有一次,小Q在做咨詢的時候,為自己敢吵架感到驕傲:
“我和室友吵架了,兩年了,我竟然在宿舍里發了火。”
“我真不敢相信,我把她都嚇到了,其他人也都有點懵。”
“我都不知道自己那一刻怎么了,什么都不想忍了,把想說的都說出來了。”
“還好還好,不算太激烈,不然她們該不理我了。”
雖然她面部表情里滿是愧疚和自責,但她眼神卻難掩喜悅的光,她終于敢用語言表達憤怒了。
為什么說出“我生氣了”這么難?
工作中,和同事或領導相處不愉快,不敢表達出來,擔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系,于是選擇壓抑自己;親密關系中,和伴侶溝通時,不敢說出真實想法,也是害怕破壞彼此之間的關系,于是選擇隱忍;生活中一想到憤怒,就會緊張、恐懼,于是選擇自己承受損失,委屈自己。
心理學博士Rebecca Propst發現,人們之所以害怕發火,至少有以下8個原因:
1、認為自己想說的話“違背大多數人的觀點”;
2、害怕被報復;
3、覺得自己會輸,或者自己會在沖突中“僵住”;
4、不想傷害其他人;
5、害怕別人會怎么反應,因為他們從前不認可你的觀點;
6、覺得不能在不失去勇氣的情況下做這件事;
7、發火后會內疚;
8、僅僅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
2
不發火的人會用其它方式表達憤怒
人在什么時候會感受到憤怒這種情緒?《國際憤怒手冊》講了憤怒發生的情境:
● 當人們感覺到自己或他們所關心的人被冒犯時;
● 一件事的結果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并確信這個結果該由某個人負責時;
● 當人們覺得自己仍然可以改變和應對現狀時。
憤怒是一種情緒,情緒沒有正當、合理之說,它只是一種真實存在的體驗。臨床心理學家哈莉特·勒納在她的書《憤怒之舞》中寫道:憤怒是一種信號,值得傾聽。憤怒提醒我們自我的需求或沒能被滿足,受到了傷害,需要捍衛自己的原則。
不發火的人,不是真的沒有情緒,而是他們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以其它方式表現出來。
1
被動憤怒
當一個人回避憤怒情緒時,他會將憤怒的表達內化。比如摔門、記仇、報復、斷絕關系……都是消極憤怒的表現。
2
攻擊性憤怒
以爆發式的,傷及他人的身體或情感的方式表達憤怒,例如大喊大叫,出手傷人,言語尖酸刻薄甚至帶有侮辱性。
3
自信憤怒
憤怒以一種不具威脅性的方式直接表達給當事人,這是所謂憤怒的“建設性溝通”手段。對于自信憤怒的人,他們往往會以“我”為開頭的敘述表達自己,例如“我很生氣”“對于你說的話,我感覺很不舒服。”
3
不表達憤怒,
會傷害自己和親密關系
每一段好的關系的前提都是:你能照顧好自己。而無法表達憤怒的人,很難照顧好自己,也很難擁有好的關系。
無視憤怒,就等于允許別人來侵犯你的邊界。不能表達的憤怒就會調整方向,變成一種對自我的攻擊,用身體和情緒上的痛苦表現出來,比如自責、焦慮、抑郁,比如進食障礙、身體疼痛、銀屑病等疾病,它還會讓我們對周遭的環境充滿防備感,無法放松。
人們不愿或不敢在關系中表達憤怒,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擔心會對關系產生負面影響。但后來的一些研究發現:不表達憤怒反而會降低關系的滿意度。
1
傳達了一種對親密關系的拒絕
一段好的關系,需要雙方能夠坦誠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而憤怒的背后,其實隱藏著未被滿足的需要,或者覺得關系中出現了一些很嚴重的問題。
這個時候,表達憤怒意味著:我相信我們可以通過溝通,理解和滿足彼此的需要,我覺得我們可以一起去解決我們的問題。而隱藏憤怒,是一種對親密關系的拒絕,說明沒有對另一半充分開放。
而這種封閉和拒絕,對方是能察覺出來的:相比于對表達出的憤怒做反應,人們對他人未表達的憤怒更敏感。
2
心口不一,會讓對方更敏感
從社會認知的角度來看,心口不一會引起更多的關注。比如,明明生氣卻說“我沒事”,反而會讓對方更加關注這個事情。而如果一個人的行為和內心感受不一致,另一個人是能很容易感覺到的。這反而會讓對方更加敏感。
一些研究發現,表達憤怒,會給關系帶來意外的好處:它能讓對方更了解你,還很有可能提供你需要的支持。
4
如何優雅地表達內心的憤怒
我們要清楚的一點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有資格生氣,生氣情緒是人的本能。如何更好的表達憤怒呢?
1
表達自己感受
首先就是要表達出來,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表達的是真實的自我感受,不批判對方,也不批判自己。
不批判指責對方,這樣可以使溝通更加順暢,不會激起對方的逆反情緒。這樣做會讓事情從表達我們的情緒轉變為針對性指責他的情緒,對方的態度就會變得很消極,無法繼續跟我們正常聊下去。
不批判自己,我們只需要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說個人引申部分。我們不可以把個人聯想摻雜進去溝通,很容易引起新的情緒爭吵。
只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給予對方表達空間,這樣才可以繼續良性有效的溝通。
2
制定具體的規則
通過表達感受,雙方溝通清楚了這件事之后。為了避免之后再發生相同的事情,讓我們再次生氣、憤怒,這個時候需要制定出規則來,明確自己的邊界感和忍耐度在哪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制定具體的規則而不是籠統的規則,這樣才能讓對方更加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做。
通過這樣明確的規則,我們設立出了自己的邊界來,他就會在我們舒適的范圍內做事,這樣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下次的分歧,可以減少我們的憤怒。
心理治療師包羅·奧斯特說:表達憤怒的好處遠遠不止是出了口惡氣,它的可貴之處是重建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別人的關系。
所以,我們要明白,憤怒是我們每個人的都會有的一種正常情緒。
學會表達憤怒對于一個總是壓抑憤怒情緒的人來說并不簡單,但當你想要開始改變,就意味將會沖破過去的自己,迎來新的蛻變。
近日要覽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劉云虹
稿件來源:洛警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