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護理管理等(轉載已獲授權)
案例介紹
患者老年男性,84 歲,因 “言語不清,飲水嗆咳 20 余年,加重 1 天” 于 2023 年 10 月 30 日收入院。
入院診斷:腦梗死、高血壓病 3 級、2 型糖尿病。
入院體格檢查:意識清,精神欠佳,口唇輕度發紺,被動體位,查體欠合作。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右側肢體肌力 3 級,左側肢體肌力 4 級,四肢肌張力正常。洼田飲水試驗 4 級,患者家屬暫不予鼻胃管置入。
患者于 2023 年 11 月 6 日出現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嗆咳癥狀明顯,并伴有肺部感染,建議患者行鼻胃管插管治療,患者家屬同意鼻胃管置入。鼻胃管置入順利,向患者家屬進行鼻胃管置入后的宣教,交待注意事項。
11 月 7 日夜間,患者將胃管拔出,再次行鼻胃管置入時患者較煩躁,不配合,插管失敗。患者暫不進飲食,白班再行鼻胃管插管。
因患者吞咽困難,進食嗆咳,11 月 8 日上午 9:00 責任護士遵醫囑再次行鼻胃管置入,患者不予配合,抗拒,再次出現置管困難。通知病區護士長及主治醫生,先暫停胃管置入,對患者進行情緒安撫。
20 分鐘后,先給予患者吸痰,由護士長進行胃管置入,將床頭搖高 90°,患者呈坐位。先使用石蠟油潤滑導管前端約 15cm,然后用 20ml 生理鹽水沖洗導管及導絲,之后再次充分潤滑導管前端。插入會咽部 15cm 時,在置管側鼻孔滴入 2 - 3 滴石蠟油,同時用濕棉簽濕潤患者口唇,在患者口角處用 20ml 空針為患者滴入 2 - 3ml 溫開水,患者此時做吞咽動作,順勢將胃管插入胃內,患者無嗆咳、呼吸困難等不適。
連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注入少量溫開水,觀察水能否順利注入且無氣泡溢出,以測試胃管是否通暢。將聽診器至于患者胃部,有氣過水聲,置管成功。
病例總結分析
吞咽功能障礙是腦梗死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是由于參與吞咽功能的神經中樞受到破壞,吞咽不協調,在進食時易發生嗆咳導致肺部感染、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對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的老年患者進行鼻胃管置入,是臨床常見的護理操作。
在這個案例當中可以看出:
1. 患者老年男性,既往有腦梗死、高血壓、糖尿病病史,長期臥床,配合能力較差。
2. 患者應激反應強烈,咽喉部有后上神經分布,對刺激敏感,胃管刺激導致患者出現不適感,胃管插入會咽部 15cm 后不配合,出現抵觸抗拒,置管困難。
3. 患者有痰不易咳出,常伴有清理呼吸道困難的護理問題,患者呼吸不暢也會導致胃管置入困難。
插胃管常用方法
70° 角右側臥位法:
適用對象:意識障礙患者,尤其是伴有舌后墜的患者。
具體操作:患者平臥時先測好胃管所需長度,然后協助患者取右側臥位,臉面與床面呈 70° 角,操作者在患者右側下胃管。
優點:先仰頭后托頭平臥位插管法不適用于伴有舌后墜的患者,而這個方法則適用于有舌后墜的昏迷患者;確認胃管是否盤曲在胃內時容易抽出胃液(因為右側臥位時胃液高度較高)。
先仰頭后托頭法:
不適用對象:舌后墜、腦出血急性期及頸部損傷患者。
具體操作:取半臥位或仰臥位,測量所需胃管長度,用膠布標記,所需插入胃管部分全部充分潤滑,清醒患者先囑其仰頭待胃管末端進入口咽部(約已插入 15cm)后再囑其壓低頭部使下頦盡可能靠近胸骨柄;對昏迷患者先去枕托頸使其抬頭,待胃管末端進到會厭部再托起其頭部使下頦盡量靠近胸骨柄,然后下胃管。
優缺點:優點是下頦靠近胸骨柄可增加咽喉部通道弧度從而使下管更加順利。缺點是對有舌后墜的患者不適用,可能增加腦出血急性期、有頸強直患者原發病風險,對有氣管切開的患者可能會導致氣管套管移位。
向前、向上提拉下頦法:
具體操作:常規插入 10 - 15cm 后助手用食指、中指勾住患者的下頜角向上提、向前拉,使下齒槽超過上齒槽 1 - 1.5cm,操作者感到胃管前端阻力消失繼續下胃管。
優缺點:優點是一次插管成功率較高,對昏迷患者和氣管切開的患者尤其適用。缺點是費力。
胃管退后法:
適用對象:昏迷、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
具體操作:對有咳嗽反射的患者,胃管插入 20 - 24cm 引起咳嗽時,將胃管退后 1 - 3cm,待咳嗽停止后于吸氣末一瞬間快速繼續下管;對咳嗽反射消失的患者,下管 20 - 24cm 感到有輕度阻力時將胃管退后 1 - 3cm,再用一手拇指輕推喉頭,于吸氣末瞬間下管。
側位拉舌法:
適用對象:昏迷或有氣管切開的患者。
具體操作:常規下胃管到口咽部,感到有阻力時助手用拉舌鉗將患者的舌頭拉出,對同時有氣管切開的患者,當胃管下到咽喉部以下 2 - 4cm(氣管切開部位)感到阻力增加時,助手在做好安全評估后,將氣管套管輕輕向外拔出 0.5 - 1cm,胃管末端過了氣管切開部位后再將套管還位。
優點:大大增加了舌后墜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
一口量法:
具體操作:臥位抬高床頭 15 - 30°,常規下胃管 14 - 16cm 時,左手扶胃管,右手用注射器向患者口腔內注水 5 - 8ml,趁吞咽反射時下胃管。
優缺點:優點是減少粘膜損傷。缺點是給水太少不會引起吞咽反射,如果向口腔內注水太多或太快會引起嗆咳,對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不適用。
確定胃管是否在胃內(有三種方法):
①連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進行抽吸,抽出胃液。
②置聽診器于患者胃區,快速經胃管向胃內注入 10ml 空氣,聽到氣過水聲。
③置管末端于水中,觀察無氣泡。
根據臨床經驗此三種方法也并非絕對準確,如以下幾種情況:
胃內積氣,誤以為插入胃管:臨床表現無嗆咳,發紺,胃管末端置入水中見氣泡冒出,叩擊腹部鼓音,以③方法難以準確判斷,可將病人坐起,再將胃管插入少許后采取①的方法進行證實或采取 X 線透視證實。
反抽無胃液,誤以為不在胃內:
胃管插入長度不夠:《基礎護理》([需補充具體版本])中規定置入胃管長度為前額發際至劍突的距離,成人 45—55cm。研究表明,根據身高不同,其前額發際到劍突的距離有一定差距,該規定并非絕對,要因人而異,避免因插入長度不夠而影響判斷。
胃管阻塞:橡膠胃管,管壁厚管腔小,如因鼻飼飲食較稠且沖洗也過少造成堵塞,因此插胃管前要做好評估,應對鼻飼喂養宣教到位。
回抽胃液阻力大:可因胃管插入過深或貼于胃壁,可將胃管退出少許。
大家一直在問的密押提分卷來了!?考點全?押得準?提分快!
往年收獲大量好評,提分過考!?拿證必做!聯系老師立即開通!
想一次通關?
用考試寶典
有件事麻煩您:
微信規則有變
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將“護視”公眾號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