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禾禾媽~
你家孩子頭頂有幾個“旋”,孩子“頭旋”有什么說法?
記得小時候,小伙伴們一起玩都喜歡數對方頭上的“旋”,發現有兩個或者多個“旋”的孩子,我們還會半開玩笑的說對方是“壞人”“脾氣犟”。
因為身邊大人看到孩子有多個旋總會說一句類似“一旋精,二旋犟,三旋打架不要命”的俗語。
孩子的頭旋是怎么形成的?其數量真的和性格、智商甚至命運有關嗎?
今天禾禾媽就帶各位家長,深入挖掘孩子頭旋背后的秘密,徹底弄清孩子頭旋的來龍去脈。
孩子頭頂上的旋是怎么來的?
通常情況下,多數人都只有一個發旋,而且多數位于頭頂部、呈順時針排列,少數人有兩個旋,三個、多個旋的孩子更是稀有。
孩子頭頂的旋在醫學上叫 “發旋” 或 “毛流旋”,是頭發自然生長形成的特殊排列模式。
其方向和數量差異,主要由毛發的生長方向與排列方式決定,受多種因素影響。
第一,基因遺傳
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均為單發旋且順時針方向時,子女出現類似發旋的概率較高。
由此可見,發旋的數量和位置,可能受到基因的影響。
第二,胎兒發育
孩子剛出生時,如果你仔細觀察過,就會發現,那時他們就已經有發旋了。
高分辨率成像技術顯示,胎兒期毛囊排列方向在孕12-16周已初步形成。
這一階段,如果胎兒在子宮內活動頻繁、體位變換多,胎兒頭部與羊膜接觸產生的摩擦力就會改變毛囊生長方向,導致發旋分布更分散,進而形成多個發旋,而安靜胎兒可能形成集中發旋。
由此看來,民間認為多旋孩子脾氣倔、愛動并非毫無根據——他們從孕育期就已展現出活躍好動的一面。
兩個旋的孩子真的更聰明嗎?
查閱了大量資料后,我發現發旋與智力、性格相關,并非空穴來風,還真有科學依據。
比如,美國一所著名大學,曾調查過200名學生,其中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發旋,結果發現:中發旋的學生在學業上表現出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記憶力和見解思維能力;左發旋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右發旋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記憶力較強;雙發旋的學生綜合能力一般。
再比如,日本應義塾大學,也曾對500名不同類型發旋的孩子進行了研究跟蹤,結果發現:雙發旋的孩子在運動協調性測試中平均分比單發旋的孩子高12%。
還有美國教育學家Amar Klar也曾對100名重點高中的學生進行過類似調查,結果發現:發旋在頭頂正中的學生功課平均水平高,情商高,能力強。發旋偏左的學生某一科成績特別好,而偏右的學生創造力和思維發散能力較強。
不過以上研究,因為樣本量較小且存在隨機選擇的結果,因此結論的可靠性受到很多權威機構的質疑。
多數權威機構普遍認為發旋與智商和性格沒有直接聯系。
比如,有皮膚科專家說:“發旋就像指紋一樣,是獨特的生物特征標記。”
再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也曾發表過言論表示:發旋數量與智商的相關性只有0.02% 。
既然科學界普遍認為,發旋與性格、智力沒有直接聯系,那為啥還有那么多人堅信兩個發旋的孩子更聰明更犟呢?
為啥沒科學依據,但你依舊感覺兩個發旋的孩子更聰明、脾氣更倔呢?
一是受民間俗語的影響:
就像我們前文提到的“一旋精,二旋犟,三旋打架不要命”代代相傳的俗語,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深入人心,讓很多家長在潛意識里就給頭頂兩個旋的孩子貼上了 “倔強” 的標簽;
二是心理投射與身份認同
家里孩子脾氣倔、學習好,又恰好有多個旋,人們就會不自覺的將孩子的這些行為與頭上的旋聯系在一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 “旋多的孩子更倔更聰明” 的固有認知。
三是對少數“雙旋牛人”案例被放大:
部分民間故事聲稱部分牛人有雙旋,比如愛因斯坦、牛頓,以及我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稀少的東西往往更珍貴,也更容易被記住,具有稀少特征的人也一樣容易被記住。
調查發現,70%~80%的人頭頂都只有一個旋,約15%~25%的人有兩個發旋,擁有三個及以上發旋的人非常罕見,僅占總人數的2%左右。
雙旋本就罕見,與名人軼事結合后,人們以訛傳訛,便成了 “雙旋更聰明” 的例證。
你家孩子有幾個發旋?你覺得智力、脾氣和發旋的數量、方向有關嗎?
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言論,供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家長參考討論。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