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印度希望以“印度制造”取代“中國制造”的計劃被爆夭折。路透社近日援引4名印度政府官員的消息爆料稱,印度政府搞了4年、規模達230億美元的制造業扶持計劃未能實現目標,該計劃將不再延期。2020年,莫迪政府推出雄心勃勃的所謂“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即鼓勵14個領域的制造業企業在印度國內擴大生產,并根據生產情況由政府提供現金獎勵。當初的計劃是,到2025年將印度制造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提升至25%。
印度一個外交高級代表團日前訪華,與中方相關官員舉行會晤,雙方就兩國關系和邊境局勢等問題交換意見。從中印各級官員近期頻繁接觸的情況看,兩國關系正在朝著恢復正常化的方向邁進。也難怪,沒有永遠的敵人,中印兩國雖說經歷過之前一段時間的低谷期,但雙方不但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和潛力,同時也都面對共同的挑戰,因此兩國關系逐漸恢復正常化,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莫迪(資料圖)
近日,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同印度外交部東亞司聯秘戴國瀾在北京共同主持中印外交部官員磋商,氣氛坦誠、務實、富有建設性。雙方一致表示,將共同落實好我國國家主席同莫迪總理喀山會晤重要共識,推進落實近期兩國一系列重要雙邊交往達成的成果,積極促進各層級各領域交往,加緊推進恢復中國內地和印度間直航航班、便利人員往來、互派記者等事宜,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
其實早在2014年,莫迪就以一句印度夢點燃了國民的激情,發誓要實現尼赫魯的愿景,讓印度成為一個“有聲有色大國”。為了實現“工業興國”,讓印度成為新的世界工廠,莫迪政府在2021年推出一項名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LI)計劃,覆蓋14個關鍵行業,從手機到太陽能電池板,從無人機到醫藥,印度試圖用真金白銀吸引全球產業鏈離開中國,前往印度。
莫迪和特朗普(資料圖)
盡管印度近期開始不斷調整對華政策,但由于印度內部的巨大問題,卻讓這一措施的前景并不被所有人看好。一方面,印度國內對華態度并不統一,外長蘇杰生等官員公開主張“以實力對話”,要求中國在邊境問題上單方面讓步,這種聲音常被媒體炒作成“愛國”姿態,給政府政策調整制造阻力。另一方面,印度一邊從中國引進新能源設備和技術,另一邊卻配合美國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這種搖擺讓合作難以深入。
盡管印度近期開始不斷調整對華政策,但由于印度內部的巨大問題,卻讓這一措施的前景并不被所有人看好。一方面,印度國內對華態度并不統一,外長蘇杰生等官員公開主張“以實力對話”,要求中國在邊境問題上單方面讓步,這種聲音常被媒體炒作成“愛國”姿態,給政府政策調整制造阻力。另一方面,印度一邊從中國引進新能源設備和技術,另一邊卻配合美國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這種搖擺讓合作難以深入。
印度工廠(資料圖)
5年的對峙下來,印度逐漸意識到,自己要推動發展,只能加強中印合作。要對立,就得拖累發展,要發展,就得放棄對立,對中國作出全面讓步。對莫迪而言,兩者之間不難取舍,正如之前所說,他需要提早為自己的歷史評價做打算,而不是重復尼赫魯當年的戰略失誤。穩定的經貿關系,需要穩定的政治關系保駕護航,這就需要印度在實控線問題上端正態度,通過各種渠道與中國保持接觸,該釋放積極信號時尤其不能含糊,否則展現的“誠意”就要大打折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