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文匯報》2版要聞刊登了《“上海研發”賦能云南生物產業新生態》一文,一起來看看吧↓
化妝水、膠囊、瓶裝咖啡飲料……建廠投產兩年多,嘉保生物科技(保山)有限公司制造的高端生物多糖,已經作為原材料應用到各行各業。目前,企業針對高酰基結冷膠的研究進展,行業內無出其右。
企業研發中心位于上海閔行,而生產線則在風景秀麗的云南保山。前者發揮研發技術、資本人才優勢,后者則聚焦原料種植、初加工環節,形成“東部研發—西部轉化”“東部市場—西部基地”的產業鏈閉環。
近年來,在國家東西部協作戰略的引領下,閔行區與保山市以“山海之約”為紐帶,以生物醫藥產業為突破口,書寫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篇章。近日,嘉保科技等90家生物醫藥企業來到閔行參加保山市生物醫藥產業專題推介會,17家上海企業與保山簽訂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和投資協議,投資金額達11.7億元。這場跨越千里的“雙向奔赴”,不僅是閔保產業協作的創新實踐,更成為區域優勢互補、共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本。
機制創新:
從“單向幫扶”到“雙向賦能”
一瓶化妝水中,茉莉花瓣均勻地懸浮在瓶中,噴出的液體則有著極為清爽的膚感。這種特殊質地的護膚品,是嘉保科技與客戶企業共同研發出來的產品之一。
“生物多糖應用前景十分廣泛,接洽客戶到上海更方便,而適合生產生物多糖的地方則在保山。”公司常務副總張波介紹說,企業在保山選址時,看中了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地有豐富的羅望子、魔芋等自然資源,氣候條件也適合進行生物發酵。經過幾年發展,產品被廣泛應用于乳制品、植物蛋白飲料、膠囊等領域,今年項目全面投產后,可實現產值逾15億元,稅收超1億元,新增就業崗位500余人。
嘉保科技是閔行與保山生物醫藥產業達成協作的縮影。閔行作為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承載區,匯聚了國家級科研平臺、創新藥企和高端制造集群,在生物醫藥研發、成果轉化及國際化布局方面優勢顯著;保山則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建成西南地區重要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擁有滇黃精、滇重樓等道地藥材資源,并初步形成“種植—加工—流通”一體化產業鏈。
因此,兩地打破傳統“輸血式”幫扶思維,探索“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協作模式,努力實現“東部技術賦能西部資源、西部生態反哺東部創新”。
雙方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精準對接機制,閔行積極協調生物醫藥企業,聯合保山生物醫藥專班人員赴企業考察,為保山嫁接資源,搭建平臺;保山則用好中藥材、天然藥物資源稟賦優勢,積極做好投資要素保障,吸引企業落地。
成果落地:
從“點上開花”到“面上成景”
推介會上,云南騰沖市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爽向上海企業介紹有著400年歷史的“騰藥”。騰藥發祥于藥王宮,目前企業除了安宮牛黃丸、六味地黃丸等傳統中藥產品,還研發了牙膏、黃精茶等新產品,只是產品銷路還有待拓寬,走出云南。
據了解,保山市已經建成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引入閔行區企業投資建設生物提取、制劑生產線,推動產業從“賣原料”向“賣產品”“賣技術”轉型。保山澤元藻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從事蛋白核小球藻、裸藻、雨生紅球藻等系列微藻大健康產品開發以及微藻固碳技術開發的生物高科技企業,不久前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多年研發,澤元藻業已成為在小球藻、裸藻及雨生紅球藻等領域通過FDA認證的行業領先企業。
從“產業協作”到“全域聯動”,閔保正在形成多領域協同發展格局,借鑒生物醫藥產業協作經驗,后續兩地啟動綠色食品加工協作,保山小粒咖啡、石斛等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實現“云端出滇”。
當來自云南小粒咖啡種植莊園的咖啡師磨出豆子香,嘉保科技的科研負責人拿出企業研發的結冷膠樣品,“應用生物多糖的瓶裝咖啡飲料,乳品具有穩定性,可以實現更長貨架期,也就意味著小粒咖啡產品可以走向更遠的市場。”
圖文:文匯報(記者:周辰)
編輯:陳依婷
初審:林心怡
復審:石思嘉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