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是古代最常見的毒藥。古裝劇里謀財害命,殺人滅口用的最多的毒藥就是砒霜。
砒霜是什么?學名 三氧化二砷 ,分子式As2O?。古人怎么制作砒霜,主要是從一種礦石里面提煉。這種礦物叫做原名砒石,后來被稱為信石。為什么呢?因為江西廣信府,河南信陽盛產 砒石,這兩個地方地名都有一個“信”字,因此,砒石慢慢被稱為信石。
信石有兩種,一種是紅色,一種白色,紅色的信石比較多。信石一般呈現堅硬的土塊狀,看起來像石頭,卻容易碎。紅色的信石初煉出來的紅色粉末,俗稱 鶴頂紅,已經是劇毒了。鶴頂紅這一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它的顏色像丹頂鶴頭上那一小塊紅色,其實,丹頂鶴頭上那一塊紅肉并沒有毒。
鶴頂紅顏色鮮艷,用來下毒就太明顯了,容易被人發現,只能用于賜死。后來,人們改進提煉技術,把紅色的粉末提煉成白色,像霜一樣,這就是砒霜。砒霜毒性更大,且無色無味,滲入食物和飲水,不容易被人發現。
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制造砒霜的人,居然是東晉時期的葛洪,他在羅浮山煉丹的時候, 用信石和雄黃一起燒,在煉丹爐內煉出了砒霜。
明朝的《天工開物》里面就詳細記載了砒霜的煉制方法。
《天工開物》里說,明朝砒霜產量最高的地方是湖南衡陽:“近則出產獨盛衡陽,一廠有造至萬鈞者。”年產量達到三十萬斤,妥妥的制毒大廠。
當時,人們是這樣制造砒霜的。首先開鑿礦井,尋找信石。這種礦井一般有綠色的積水,需要把水排干以后,才能下井開鑿取礦。
砒霜的提取技術比較簡單。建造一個土窯,底層鋪滿木柴,上面再堆放信石,窯頂上面再倒扣一個鐵鍋。木柴燃燒時,讓信石揮發,氣體遇到頂部的鐵鍋便冷卻下來,多燒幾次的話,鐵鍋上就粘上了厚厚一層冷卻的揮發物,這就是砒霜。原理和湖南老家蒸燒酒差不多。
《天工開物》還說,提煉砒霜的時候,操作人員必須在上風口十多丈的地方,下風觸及的地方,草木都是死去。燒制砒霜的人,一年后就必須改行,否則就會頭發、胡須全部掉光,還有什么危險。
古代,砒霜是劇毒物,為什么每年暢銷幾百萬斤呢?因為,北方的農民在播種的時候,需要把砒霜拌在麥子和豆子的種子里,以免被老鼠啃食干凈,顆粒無收。
敬請關注,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