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0年10月25日起,直到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五次主要戰役。這五次主要戰役,為志愿軍最終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奠定了關鍵基礎,因此也被稱作“抗美援朝 五大戰役”。
第一次戰役?:云山戰役
1950年10月,“聯合國軍”調集13萬兵力,分多路向中朝邊境進犯,并叫囂于感恩節(11月23日)前飲馬鴨綠江。10月24日,敵軍占領云山。第二天,志愿軍總部傳達了毛主席對第39軍的電報精神,第39軍在朝鮮方面配合下,于云山發動突襲,迅速完成對敵方南朝鮮第一師合圍。最終,經過12天戰斗,志愿軍將敵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殲滅敵方一萬五千多人。
云山戰役,潰不成軍的聯合國軍隊
第二次戰役:清川江戰役
中國軍隊越境后,根據當時的情況,決定由被動改為主動出擊,兵分二路,一路在黃草嶺?及赴戰嶺地區鉗制東線,主力集中于西線殲滅敵人。1950年10月25日10時,中國軍隊于溫井西北兩水洞地區同與韓國第6師相遇,旋即殲滅。接著,主力部隊分別向溫井、云山、寧邊、熙川地區及古場洞地區猛攻。翌日中國的第50軍由安東、輯安入境投入作戰。至11月2日,中國軍隊先后殲滅了龜頭洞、古場洞地區之敵人,并攻克云山。11月3日,西線的美國及韓國軍隊撤退;11月4日,美國及韓國軍隊撤到清川江以南地區。這次戰役也讓麥克阿瑟在感恩節前統一朝鮮的計劃被粉碎。
第三次戰役:占領漢城
在兩次戰役后,也非常疲勞。但為了不給敵人喘息機會,進一步爭取主動,指揮層決定集中九個軍的兵力一舉突破“三八線”。1950年12月20日,志愿軍主力集結在漢城以北75公里的臨津江。經過數天偵查,總攻的日期仍未確定。就在新年來臨的前一天,一場大雪將江邊部隊的痕跡全部掩蓋。當天下午4時,隨著五顆信號彈騰空而起,隱蔽在山巒上的近百門火炮齊聲怒吼,敵軍陣地瞬間被上萬枚炮彈傾瀉。3天后,志愿軍拿下漢城,6日占領“三七線”附近的 水原。這場志愿軍的元旦攻勢,不僅突破了“三八線”,更令美國政府所謂“先停火后談判”的計劃破滅。
第四次戰役
連續遭遇中國人民志愿軍三次打擊之后,“聯合國軍”丟失漢城,損失慘重。美軍在“聯合國軍”中的威信下降,內部矛盾加深。為挽回其失敗局面,美國開始從歐洲、美國本土和日本增調部隊,稍事整頓,便全力北犯。1951年1月,隨著“聯合國軍”大舉反撲,第四次戰役隨即展開。和前三次戰役不同,此次戰役雙方參戰人數更多、持續時間更長。最終經過兩個月的三線作戰,志愿軍損失較大。但付出巨大代價的同時,仍殲敵八萬余人,將敵方遏制在開城、麟蹄一帶。
第五次戰役
陸續入朝參戰,志愿軍也由運動戰為主轉變為陣地戰,由小殲滅戰過渡到大殲滅戰,開啟了第五次戰役。經過50個晝夜的三階段奮戰,志愿軍殲敵8.2萬人。這場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戰役。就在第五次戰役結束后的一個月,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首次談判在開城舉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