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債政策的持續驅動下,城投公司退出融資平臺的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果。據2025年3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的表述,截至2024年末,與2023年初相比,約有40%的融資平臺通過市場化轉型等方式退出了融資平臺序列。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也提到,2024年四季度置換政策實施后,平臺數量減少了4680家,占全年減少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
從退出進度看,部分地區已率先實現城投平臺全面退出,主要有松原市、蘇州市姑蘇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固原市彭陽縣。
部分地區制定了全面退出時間表,就披露的情況看,2025年或將是城投公司退出融資平臺的“大年”。新疆、銀川市、大同市、鄂爾多斯市、天津西青區、舟山市普陀區等地區表示力爭2025年實現融資平臺公司全部退出;無錫市新吳區力爭2025年完成區級主要平臺系統退出;咸寧市推動市、縣融資平臺在2025年一季度退出平臺。張家界市確保2026年所有平臺公司全部退出;南京市高淳區規劃2027年6月底前實現融資平臺全部退出。
一些重點省份明確披露退平臺比例或數量,寧夏、內蒙古、吉林和遼寧四省融資平臺壓降均在50%以上,甘肅接近40%。分別為:寧夏融資平臺數量大幅壓降退出比例達到76%、遼寧省2024年融資平臺數量削減55.9%、內蒙古融資平臺壓降66.5%、吉林省壓降融資平臺187家,壓降比例56.7%、甘肅省融資平臺壓降94戶下降35.9%、天津推動75家融資平臺轉型或退出、重慶2024年推動7戶市屬國有融資平臺退出。
此外在上述文件中,一些已退出或預退出融資平臺的企業名單也浮出水面。例如,曲靖市馬龍區2024年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報告中提及,2024年穩步推進“融資平臺”壓減退出工作,區農投、旅投、開投、滇東公司隱性債務全部清零,退出平臺,剝離平臺融資功能,完成“軍令狀”確定的“融資平臺”壓減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