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一大堆數據與文案文檔,筆者的腦殼開始疼了。雖說在線的DeepSeek服務可以快速的幫我整理海量的數據與會議記錄,但問題在于,里面一些內容和創意還處在保密階段,特別是還沒用上的創意提前上傳到云端,這么多天努力豈不是就白費了?
作為一個敬業的內容創作者,思來想去,筆者還是決定搞個AI PC離線運行最靠譜,在經過海量篩選之后,早段時間在CES 2025上大放異彩的ROG幻X 2025成了理想選擇。理由很簡單,ROG幻X 2025使用的AMD 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光是NPU的AI算力就達到了50 TOPS,比隔壁英特爾酷睿Ultra 9 288V NPU算力還高,配合已經一腳踏入了獨顯領域表現的Radeon 8060S iGPU,似乎很難找到拒絕的理由。
這臺ROG幻X 2025是時隔2年后再度更新的最強平板筆記本,讓一眾性能表現平平的平板電腦表示壓力很大,左手ROG信仰加持,右手Ryzen AI Max+ 395最強戰力,本地運行AI大模型是不是真的就靠譜了?
什么是最強平板筆記本?
搞定大模型本地部署,先決條件當然要算力夠猛。ROG幻X 2025旗艦款的AMD 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是ROG獨家首發的獨一檔。使用了臺積電4nm制程工藝以及AMD Zen5架構打造,全大核16核心,總共32線程,配備64MB L3緩存,最高加速時鐘頻率達到5.1GHz,CPU戰斗力不俗。
更厲害的是,AMD Ryzen AI Max+ 395內置了一個RDNA3.5架構AMD Radeon 8060S集顯,擁有40CU單元,性能優于RTX 4060,如果換算成INT8 AI算力,這款處理器的CPU、GPU、NPU綜合AI算力達到了126 TOPS,屬于目前移動端處理器中表現最出色的產品之一。,這意味著只要AI應用給予對應的適配,ROG幻X 2025作為一款平板筆記本甚至可以表現出比許多輕薄型筆記本還強的AI性能表現。
而圍繞這款處理器打造的四通道64GB LPDDR5X 8000MHz統一內存也是AMD Ryzen AI Max+ 395的一大賣點,通過動態內存分配,可以根據CPU、GPU的需求將內存分配給CPU或者GPU。例如運行AI模型更看重顯示內存的容量,這時候可以將最多48GB內存分配給GPU當做顯存,從而提升AI大模型的運行效率,應對諸如DeepSeek-R1-Distill-Qwen-32B也沒有問題。
XDNA 2 NPU則組成了AMD Ryzen AI Max+ 395另一道重要戰斗力,可實現智能錄屏、AI攝像頭、智能摳像等工作,配合用戶形成很好的協同。
強勁的處理器表現依靠的是一套強勁的散熱系統。相比ROG幻X 2023,ROG幻X 2025有了全面的升級,使用了第二代Arc Flow絕塵風扇,外84葉片,內42葉片的設計,均熱板使用了不銹鋼-鋁-銅復合均溫板,雙向內吹風道,以及更大面積的冰翼鰭片,導熱介質則依然使用了暴力熊液金,用料拉滿。
同時也得益于全新的14層PCB設計,使得整個內部結構得以優化,主板尺寸縮減了15.5%,讓裸機機身控制在了約1.2kg,整體厚度控制在1.3cm內。
一套組合拳下來,ROG幻X 2025的CPU單烤溫度在80℃上下,GPU單烤溫度在75℃左右,總功耗為60W。如果發揮一下ROG應有的DIY精神,切換到手動模式,將功耗提升到80W,CPU和GPU單烤溫度會分別來到85℃和78℃。
值得一提,ROG幻X 2025的手動模式非常直觀,打開Armoury Crate的首頁,右下角選擇手動模式,并在編輯手動模式中通過移動滑塊對CPU功耗進行直觀的調整,輕松將CPU功耗由60W提升至于80W,風扇調節的工作則會同步設置好,超頻非常省心。
在性能模式的壓力測試下,ROG幻X 2025的表面溫度控制控制在42℃左右,上方的出風口的溫度最高也僅有46.1℃,平板背部保持清涼。因為分離磁吸鍵盤的特殊設計,無論ROG幻X 2025如何發熱,都不會影響到鍵盤和觸控板使用。
有意思的是,ROG幻X 2025提供的電源為200W,給這塊平板留下了很多性能發揮的空間。電源本身使用了方形電源口,不占用擴展接口資源。需要注意的是,200W電源本身體積不小,重量則是來到了457g。所幸ROG幻X 2025本身2個USB-C接口支持PD3.0充電協議,也可以另外購買氮化鎵電源作為電力支持。
在續航方面,ROG幻X 2025在PCMark 10辦公模式下可以做到超過8小時的續航時間,基本上可以滿足一天的移動工作需求,當然你也可以考慮與手機共享一個氮化鎵充電器作為臨時補充,以解決續航焦慮。
既然獲得ROG信仰加持,細節是一定不可以少的。ROG幻X 2025機身埋下了不少彩蛋,比如鍵盤蓋與底殼紋理相互呼應,組合出ROG和06字樣。背后更大的RGB透視可以看到主板上的更多組件,棱角分明的機身和紋理效果也持握時增加了不少持握感,但要注意的是配上鍵盤蓋后的ROG幻X 2025的算不上輕,整備質量在1.6kg左右,長時間單手持握還是會有疲勞感。
無級懸停支架手感有不錯的阻尼感,任何角度調整都不會松動,適合讓ROG幻X 2025在屏幕到桌面的170度范圍內進行調整。為了方便抽出支架,設計團隊在邊緣多做了一個類似于衣服標簽小板,單手就能將支架從完全閉合的狀態下提起。
有意思的是,支架下方也內藏乾坤。機身內部的元器件也通過圖案在機身外殼給與標明,比如揚聲器的位置,MicroSD卡槽位置,可以更換M.2 SSD槽位的位置等等,細節度拉滿。
讓AI助手更能打
讓我們把關注點放到AI上。ROG幻X 2025搭配Ryzen AI Max+ 395的性能足以讓其輕松運行DeepSeek-R1-Distill-Llama-70B規模的模型。例如LM Studio已經幫助AMD Ryzen平臺構建了一套打包的安裝方案,只需要打開lmstudio.ai/ryzenai鏈接一鍵安裝即可展開AI配置。
配置好DeepSeek的ROG幻X 2025如同出門自帶了一個高效率的助手,任何問題交給ROG幻X 2025,在離線不聯網的狀態下,即使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也能獲得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例如在咖啡廳現場學習如何區分咖啡的口味,將本地文檔交給DeepSeek總結歸類,甚至可以根據文檔信息,規劃出未來一段時間的行程安排。
在實際嘗試中,最智能的DeepSeek-R1-Distill-Llama-70B Q4_K_M模型能夠獲得4.2 tokens/s左右的表現,給人的體驗類似于電腦的另一端有一個網友通過打字給你提供詳細的信息。如果稍微降低標準,使用來自阿里巴巴通義千問蒸餾的32B版本DeepSeek-R1-Distill-Qwen-32B Q4_0,那么速度可以達到10 tokens/s左右,如果再降低一步規格,使用DeepSeek-R1-Distill-Qwen-14B Q4_K_M,速度更是可以接近20 tokens/s。
文字處理僅僅是AI應用的一部分,不要忘了ROG幻X 2025是一款平板電腦,將屏幕展開到最大的170度,讓平板變成繪圖版本模式,利用隨平板附贈的ASUS Pen 2.0觸控筆,配合AI閃繪一類的AI繪圖軟件,通過簡單的涂鴉就能生成很有意思的圖片。
在體現更直接的UL Procyon的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測試項目中,能夠看到ROG幻X 2025的Ryzen AI Max+ 395對酷睿Ultra 9 185H戰斗力輕而易舉,在文字大語言模型AI推理性能上的表現處在第一階梯的位置。比如LLAMA 3.1做到了34.01 tokens/s,MISTRAL 7B做到了40.3 tokens/s。
同理,ROG幻X 2025的文生圖性能表現也想到那個出眾,通過UL Procyon的Stable Diffusion 1.5 FP16測試環節,可以做到9.919 s/image的圖像生成效率。
另外在NPU算力測試中,ROG幻X 2025也讓Ryzen AI Max+ 395發揮出了很好的水準。
不搞多媒體,不是好平板
雖說未來注定是AI PC的時代,但僅僅讓ROG幻X 2025扮演一個擁有AI智能助手的平板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作為一個平板,ROG幻X 2025的擴展有點多。比如屏幕右側提供了1個USB-A 10Gbps,3.5mm音頻接口。左側則提供了2個USB4 Type-C口,并同時支持DisplayPort 2.1視頻輸出協議和USB-PD 3.0協議,以及1個HDMI 2.1 FRL接口,最高支持8K 60Hz和4K 120Hz輸出。此外,ROG幻X 2025還提供了1個MicroSD卡槽,如果是在相機上普及度更廣的SD卡槽則可能更為合適。
由于平板電腦的設計,所有接口都集中在ROG幻X 2025左右兩側,如果插滿擴展,看起來還是蠻帶勁的。
多媒體處理優秀表現的前提是ROG幻X 2025擁有一塊表現不錯的ROG星云屏,使用的是IPS技術,經過調教可以讓屏幕完全覆蓋100% P3色域,同時平均色準Delta E < 1,對比度做到1500:1,亮度為500nits,支持杜比視界,如果用SpyerX Elite進行檢測,測試結果與官方宣傳相當。
這塊ROG星云屏本身還擁有180Hz刷新率和3ms的響應速度,分辨率2560x1600的16:10比例,因此在游戲的視覺體驗上ROG幻X 2025也擁有不錯的表現。
配合第五代康寧大猩猩玻璃和DXC抗反射涂層技術,ROG幻X 2025的適用場景非常廣,在光線明亮的場景下也能擁有很好的可視角度,確保ROG幻X 2025以更順手的姿勢使用。
這里筆者嘗試用ROG幻X 2025運行Adobe Premiere和Lightroom,分別進行視頻和圖片的處理。2560x1600在13.4英寸的屏幕搭配剛好合適,時間軸編輯和視頻預覽可以在同一個屏幕下完成。
同樣,Lightroom在同一個畫面下可以同時預覽將近90張的RAW照片,并快速展開修圖和編輯,從體感上與性能本相似。
這里不妨讓我們用數據說話,這里引用UL Procyon Video Editing與Photo Editing Benchmark作為參考,通過模擬Adobe Premiere,Photoshop和Lightroom的模擬使用檢測ROG幻X 2025的實際表現。
可以看到,ROG幻X 2025很好的發揮出了Ryzen AI Max+ 395的性能,讓這塊平板電腦擁有不錯的視頻處理和圖片編輯能力了。
RDNA3.5架構AMD Radeon 8060S集顯作為另一個強勁戰斗力在最后也值得一提,這款核顯在3DMark中的表現已經與GeForce RTX 4060 Laptop GPU獨顯相當,對比近期的輕薄本,戰斗力不是一個級別的。
同樣,由于Ryzen AI Max+ 395給足了16核心32線程,在戰斗力上相對于定位相似的輕薄本在多線程表現力上高出一大截。
因此在實際游戲中,ROG幻X 2025已經能夠很好的應對主流FPS游戲甚至3A大作,例如《CS2》在1920x1200最高畫質下可以達到245FPS,《賽博朋克2077》2560x1600最高畫質且開啟FSR3可以做到65FPS,《黑神話:悟空》則可以在超高畫質且開啟FSR的狀態下,做到60FPS的水平。
順帶一提:這個表格也是ROG幻X 2025根據上面文字描述內容AI整理出來的
另外我們也使用Blender Benchmark對渲染能力進行了測試,表現如下,Ryzen AI Max+ 395在渲染性能上與酷睿Ultra 9 185H相差不多。
全能AI平板,被ROG定義了
與兩年前要在平板里塞入獨立顯卡不同,ROG幻X 2025憑借Ryzen AI Max+ 395強悍的性能在60W到80W的功耗下完成了本該獨立顯卡游戲本才有的表現,甚至還為其準備了手動模式超頻功能,不得不說這一波操作真的很ROG。
重點是ROG幻X 2025優秀的AI體驗毋庸置疑,讓DeepSeek-R1-Distill-Llama-70B能夠部署在一個只有核顯的平板電腦上,就算是放在一年前也無法想象。
在給人印象深刻的AI性能之余,ROG幻X 2025無論在做工還是音影創作體驗上也是一流的水準,13.4英寸的機身下包含了足夠豐富的擴展接口,性能超過GeForce RTX 4060的Radeon 8060S 集顯足以讓其在視頻編輯、圖像處理乃至3A游戲之間游刃有余,配合細節和儀式感到位機身做工,ROG幻X 2025著實給人刷了一波好感。
當然這款平板筆記本也并非完全沒有缺點,如果算上鍵盤蓋,整備質量其實超過了1.6kg,配備的200W電源更像是給獨顯版本平板所準備的。但瑕不掩瑜,只需要另外購買一款合適的氮化鎵電源,就能很好的解決ROG幻X 2025的便攜問題。
ROG幻X 2025是一款無論性能、做工都讓人印象深刻的平板電腦,特別是隨著電商售價開始下探,并且還能搭配2000元的國補,這款搭配了當下最強核顯和NPU的平板,吸引力十足。如果你和筆者一樣,需要在隨時隨地離線處理創意內容或者非公開文件,憑借著高效本地部署AI的優秀表現,ROG幻X 2025很值得考慮。在這個基礎上如果你還想進行一定程度的視頻、圖像、渲染編輯,甚至忙里偷閑玩一下3A大作,沒有錯,ROG幻X 2025真的都可以滿足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