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作為我國的高檔水產(chǎn)品,它的價格一直不低。如果能釣到外表與眾不同的鱖魚,那價格還能再漲好幾倍。在去年12月,浙江有位釣友發(fā)視頻展示了他釣到的幾條斑鱖,其中有一條長相奇怪的斑鱖特別引人注意。他在視頻里問這樣的斑鱖還能吃嗎?是不是變異了?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五條斑鱖在一個充著氧氣的塑料箱里游來游去。這些魚一碰到箱子邊緣就亂竄,一看就是剛被釣上來的。雖然畫面不太清楚,但能明顯看到其中一條斑鱖身上長滿了像銅錢一樣的肉色斑紋。這些斑紋大小不一,分布得亂七八糟,但形狀都像被壓扁的銅錢。這條魚和其他幾條一樣,都在箱子里游動著想找出口。
網(wǎng)友們一眼就認出來這是罕見的銅錢鱖,紛紛說這魚可不一般,貴得很。果然,評論區(qū)馬上有網(wǎng)友開始猜價格,有人說2000,有人直接喊到12000,雖然價格差得挺多,但比起普通的斑鱖,就算是2000塊也已經(jīng)是天價了。
銅錢鱖并不是一個真正的魚種名稱,而是釣友們給一種特殊斑鱖起的俗稱。這種魚其實是普通斑鱖的變異版,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身上長著像古代銅錢一樣的獨特斑紋,顏色要比普通斑鱖更偏向于黃褐色,所以特別好認。
雖然長得特別,但這些銅錢鱖在其它方面和普通斑鱖完全一樣,比如體型、生存習性等。這種變異的斑鱖在自然界非常少見,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雖然網(wǎng)上經(jīng)常能看到它們的照片,但要知道全國有那么多的釣友,能曬出這種魚的只占一小部分。
這種特殊斑紋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實這是魚鱗在生長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導(dǎo)致的。魚鱗就像魚的鎧甲一樣,是由皮膚中的細胞慢慢分化生長出來的。在魚卵發(fā)育的早期階段,如果控制鱗片生長的基因出現(xiàn)了一點小差錯,就可能讓鱗片長得與眾不同,形成特殊的斑紋或顏色。
這種基因突變可能是受到了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水質(zhì)污染、輻射、光線照射等因素干擾了魚類的正常發(fā)育。現(xiàn)在市面上很多色彩斑斕的觀賞魚都是人工誘導(dǎo)基因突變等方式培育出來的,養(yǎng)殖戶會特意挑選那些花紋獨特的魚進行繁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穩(wěn)定的特殊品種。銅錢鱖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它形成斑紋的概率很低,而且每一只的斑紋分布都是獨一無二的。
銅錢鱖的價格普遍高得離譜,類似的變異魚賣出上萬元的情況并不少見,但這些價格大多是買賣雙方自愿的,很難說它到底值不值這個價。很多人覺得這些價格水分太大,肯定是在炒作,不過說到底這只是觀賞魚愛好者的自娛自樂,只要不違法,外人也不必太較真。
銅錢鱖確實有它的特殊價值,一方面是科學家還沒完全弄清楚它的變異原因,研究它能幫助我們了解魚類基因變異和進化的原因。另一方面,因為銅錢鱖的關(guān)注度高,未來還可能為培育新品種魚提供參考,具有潛在的研究和育種價值。
總的來說,這條銅錢鱖的出現(xiàn)不僅讓釣友多了一份驚喜,也讓大家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原來普通的斑鱖也能靠著基因的偶然變異成為一條價值不菲的網(wǎng)紅魚。無論它是作為觀賞魚、研究對象還是食用魚,它的價值最終取決于人們?nèi)绾慰创?,而對于釣友來說,能釣到這樣一條罕見的魚,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運氣,至于是賣掉換錢,還是留著自己欣賞,那就全看個人的選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