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來秀色入毫端 看取濃華是我心
——記著名畫家陳海平
優秀的丹青作品總是能給人帶來美的視覺享受,欣賞今日著名畫家陳海平的作品,極具于文人審美氣息。為花鳥立傳,抒胸中真情,陳海平先生耕耘畫壇數十載,心中可以說只有一個藝術目標,那就是營造一個充滿詩情底蘊的花鳥精神家園。所以看他的眾幅作畫,無論是濃姿華貴的國色牡丹,還是一枝一葉的靈動蘭香,亦或是君子雅正的挺立墨竹,都可謂是品味高雅,意境豐盈。頗有一種“觸手成趣”之味。寫意如此,工筆亦然!
中國丹青藝術以墨色傳神為至高境界,今看陳海平先生畫作,顯然也是有深諳此間真諦。在畫中,陳海平先生工筆寫實立其形廓,后層層皴染著色,處處隨類賦彩。且設色從不雜亂,而是干凈醇厚,特別是牡丹題材作品,墨色濃淡總相宜,艷而不俗,重彩處尤顯渾厚氣度。幾幅小品花鳥,則另辟淡泊境界,筆致清逸如帶朝露,設色明凈似出水芙蓉,自能于不經意間盡顯造化天趣。所謂“絢爛之極復歸于平淡”,想來也就是對陳海平先生畫道的生動詮釋。
畫花卉全以得勢為主,此為先賢畫論之妙諦。而陳海平先生于花鳥取勢,也是自有一番妙趣可察。一幅牡丹佳作,花團錦簇而不失章法,華艷天香中自見秩序,枝葉間或宜隱藏,或宜顯露,總之皆是各得其宜,而非一味填塞的匠俗手段。又有《中秋玉潔》、《秋香皎潔》一系列畫作,也是盡顯花木真形,姿態或宜于承露、或宜于迎曦,布置之法,勢如勾股,一花一葉,正可謂主賓分明也!換句話說,陳海平先生是很擅長在章法上做文章,大小疏密相生,虛實層次分明,在他的畫中都是可以一目了然,而這也是充分證明了陳海平先生“立意定景”的深厚功夫!
拈來秀色入毫端,看取濃華是我心。回顧陳海平先生的藝術之路,既得徐熙野逸之風骨,又具宋元院體之雅韻,實是融匯古今,自成一家。其畫作取象于自然,因墨彩交融而生妙韻;立意于胸襟,因學養深厚而生妙趣,作品實已達精、妙、神三品兼備之境。在未動筆前須興高意遠,已動筆后要氣靜神凝——此中真諦,也正是其數十載丹青生涯修得的不二法門。現如今,先生雖已譽滿藝壇,但一顆赤誠之心卻是始終不變!堅守藝術本真,繪寫花鳥之魂,將對自然的虔誠禮贊化作滿紙生機。這份對自然之美的虔誠追求,足以令觀者為之動容!
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 歐陽建華
2025年3月31日 書于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