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港口類的上市公司,上港集團這家龍頭企業是必須要看的。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上港集團)是上海港公共碼頭運營商,2006年10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整體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業。
上港集團主營業務分為:集裝箱碼頭業務、散雜貨碼頭業務、港口物流業務和港口服務業務四大板塊,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碼頭裝卸、倉儲堆存、航運、陸運、代理等服務在內的港口物流產業鏈。上港集團下轄分公司11家及內設機構2家,二級(全資及控股)子公司30家、參股企業16家。
2024年,上港集團的營收同比微增1.5%,這是其連續兩年保持低增長了。2024年這5億元的增長還是有意義的,其規模總算超過了前期峰值,勉強創下了新高。2019年的營收下跌,與疫情無關;2020年應該是受到疫情的直接影響,實際上2022年就已經恢復正常,最近兩年是維持的水平。
主要的業務都在增長,除了“港口服務板塊”業務增長較快之外,特別是核心的“集裝箱板塊”業務的增長幅度有限,導致整體營收只能維持低增速。
2024年的凈利潤增長了13.3%,收復了部分去年下跌的空間。從這四年的凈利潤額度上看,和不到400億元的營收相比,150億元,甚至是170億元的凈利潤是相當夸張的。
最近四年中,三年的凈利潤都超過了毛利額,銷售凈利率也大大超過毛利率,這顯然不是主營業務方面的盈利所導致的這一現象,就算財務費用等在部分企業可能成為凈收益的項目,員工人數1.3萬人的上港集團也不可能把期間費用玩成負數。
毛利率在2021年行業大繁榮時創下新高,最近三年都有所下滑,相對于疫情前,2024年的水平還是相當高的,疫情的紅利還沒有吃完。凈資產收益率的表現并沒有銷售凈利率那么亮眼,最近兩年下跌至10%出頭的水平,還算是優秀的表現;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服務這類行業中,還是很多同行達不到的水平。
幾大業務的毛利率有漲有跌,核心的“集裝箱板塊”業務的毛利率下滑是導致平均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該核心業務也是遙遙領先于其他幾項業務的,對上港集團的主營業務盈利表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021年的主營業務盈利空間提升至22.5個百分點,2022年和2023年表現還要更好一些,2024年和2021年持平。下滑的毛利率,被同步下降的期間費用占營收比給抵消得差不多了。期間費用不僅不是負數,而且高達40億元,最高的2021年甚至達到了54億元,主要構成是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方面盈利能力的差異不大,就必須重點關注一下其他收益方面的情況了。
其他收益方面的凈收益金額特別高,2023年的凈利潤下跌,正是因為這方面的收益下降導致的,我們前面已經看到,其主營業務方面算是最好的水平。上港集團除了少量的政府補助類收益外,主要構成是“投資收益”。
具體是“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除了與港口類相關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很多,上港集團還是郵儲銀行、上海銀行和東方國際等大型企業的股東,僅這些收益的金額就是數十億元,要占到投資收益的一小半了。
這當然是有代價的,上港集團的“長期股權投資”高達800多億元,這些投資收益看起來不錯,實際上對凈資產收益率的提升,作用并不大。
分季度來看,上港集團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了營收一成以上的同比下跌,凈利潤方面也有類似的波動,四季度的凈利潤大幅增長,并非主營業務帶來的。可以說港口業務的經營形勢,并不見得就會越來越好。
如果僅看主營業務,最近兩個季度的表現并不好。特別是離現在最近的四季度,毛利率大幅下滑至不足三成,主營業務盈利空間環比下跌10多個百分點;就算四季度是行業的淡季,2024年四季度的表現也比2023年四季度差很多。
上港集團“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表現良好,2024年凈流入92億元,是最近五年首次跌入100億元之內,最近五年的固定資產類投資規模并不算小,而這些年的營收卻基本持平。這些年的平均固定資產折舊規模不足30億元,經營性長期資產還是有所增長的,可以說這一行的投入產出收益,已經下降。
我們當然要拿數據說話,經營性長期資產在2022年末和2023年末都有明顯增長,固定資產在2023年末和2024年末有明顯增長。我們可以認為,上港集團現在是有條件和能力來提供更多的服務和取得更大的收益,但前提條件是未來的市場上,也有這么多的業務增量。
不用看我們也知道,上港集團的長短期償債能力都是極強的,但其資產偏重,哪怕扣掉那些金融性質的長期股權投資等項目,資產結構也不輕。這顯然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重資產運營時,固定支出龐大,對基本業務量的需求很高,實際上就是對進出口貿易量的需求相當高。
從2021年以來,上海港(上港集團母港)集裝箱吞吐量就是全球第一,上港集團當然也要算是全球港口類的頭部企業,經營形勢似乎也不是一直高歌猛進的。
結合著這兩天出現的全面貿易戰的新情況,港口類的生意,未來可能會面臨一定的挑戰。但是,也有可能出現,頭部港口及相關企業的業績向好,那些沒有優勢地位的港口及相關企業沒落的新情況。
我們就靜觀其變吧,至于說賣港口經營權的選擇,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是對是錯?過幾年也會有答案。
聲明:以上為個人分析,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