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
- 緊張時手抖得像個"篩子",拿杯子、簽字時控制不住地顫動?
- 甚至有人誤以為是帕金森,焦慮到夜不能寐?
別慌!中醫告訴你,特發性震顫的"罪魁禍首"其實是——"肝風內動"!
為什么肝風會導致震顫?
中醫認為,"肝主筋",就像樹木的枝條需要水分的滋養。如果肝血不足或肝陽過旺,筋脈失去濡養,就會像干枯的樹枝一樣,"風一吹就搖"!
三大關鍵病因:
- 肝血虛:肝藏血,血虛則筋脈失潤,輕則手抖,重則頭搖、肢體僵硬。
- 肝陽上亢:長期熬夜、壓力大,肝火化風,情緒激動時抖動加劇。
- 脾虛生痰: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痰濕內生,與肝風"勾結",震顫更難控制。
《黃帝內經》早有記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現代人熬夜、焦慮、用眼過度,都在偷偷消耗肝血,助長肝風!
中醫治顫:不止止抖,更調根本!
推薦兩味"熄風明星藥",幫你穩住顫抖的雙手:
天麻——"定風神草"
《本草綱目》稱其"主諸風痹,通血脈,開竅"。天麻中的天麻素能平肝息風,像"鎮定劑"一樣安撫躁動的筋脈。
鉤藤——"肝風滅火器"
鉤藤擅長清肝熱、熄風止痙,尤其適合緊張時手抖加重的人群。現代研究證實,其生物堿可抑制神經異常興奮。
增效搭配:
- 若兼有血虛,加當歸補血養肝;
- 痰濕重者,配茯苓化痰通絡。
日常調護3招,比吃藥更重要!
- 少熬夜,養肝血:晚上11點前入睡,肝血充足,筋脈自然穩定。
- 按揉"止顫穴"
- 太沖穴(足背大趾與二趾交界):每天按壓3分鐘,降肝火。
- 風池穴(后腦發際線凹陷處):拇指揉按,緩解頭部抖動。
- 忌辛辣刺激:酒精、咖啡、辣椒易助肝風,震顫者務必遠離!
真實案例分享
浙江一位46歲的教師,手抖導致板書困難10年,西醫診斷為"特發性震顫"。中醫辨證用藥(天麻、鉤藤、白芍、牡蠣等),3個月后寫字穩如常人,重拾教書育人的信心!
震顫并非不治之癥,關鍵在于"養血熄風"。少一份焦慮,多一份耐心,讓你的身體重回"風平浪靜"!
"肝風一熄,手抖立停!從今天開始,跟顫抖說再見!"
(注:本文為原創中醫科普,具體用藥請咨詢專業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