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 郭小興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新商悟
(本文約為1300字)
曾經熠熠生輝的剪刀老字號張小泉,"斷刀"危機尚未完全消散,債務危機又突兀而來。
3月24日晚,張小泉發布公告,間接控股股東富春控股集團被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決定啟動預重整。
天眼查顯示,4月1日,富春控股集團新增兩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金額分別為4068萬元和656萬元,被執行總金額累計達到43.8億元。張小泉的直接大股東杭州張小泉集團同樣官司纏身,截至4月1日,累計被執行總金額為38.6億元
張小泉的實控人為張國標、張樟生和張新程。而張樟生被限制消費已達19次。張國標不僅被限制消費,其所持富春控股集團全部股份也都已經凍結
曾經的“刀剪第一股”,控股股東為啥混得這么慘?
張小泉于2001年成立,2021年在創業板上市。那一年,公司業績達到巔峰,實現營收7.6億元,凈利潤達7873萬元。盡管自那以后,凈利潤開始連續下滑,但畢竟還是在盈利的,控股股東何以竟背上了巨債?
究其根源,富春控股的激進擴張或難辭其咎。據媒體披露,富春控股將大量資金投入物流、房地產等非主業領域,致使資金鏈斷裂。2022年因對外投資失敗承擔連帶責任,2023年又為關聯企業融資提供股權質押擔保,最終導致張小泉股份被凍結。
從管理層構成來看,張小泉有著典型的家族企業特征。2024年5月,原董事長張樟生卸任,由張國標之子張新程接任;張樟生之子張新堯則被任命為董事兼副總經理。這一系列家族內部調整,雖被視為應對債務危機之舉,卻加劇了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穩定性的擔憂。
除了債務和管理問題,張小泉在品牌形象維護上也遭遇了重大挫折。
2022年7月,張小泉菜刀因 "拍蒜即斷"引發熱議,客服回應 "菜刀不能拍蒜" 及管理層 "中國人切菜方式錯誤"、"米其林都不這么拍蒜"之類言論,被輿論質疑為忽視用戶需求。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張小泉產品設計與使用場景的脫節,更觸發消費者對老字號質量下滑的擔憂。
據市場監管部門反饋,多款刀具因 "硬度不足"" 鋒利度不達標" ,張小泉當年曾被列入質量抽檢不合格名單。
2023年11月,張小泉又被曝在拍蒜風波后一直雇人刷單炒好評,因虛假交易被杭州市場監管局處罰25萬元,進一步加劇品牌信任危機。
同月,商務部要求經營不佳、業績下滑的老字號限期整改,深陷“拍蒜刀斷”輿論風波的張小泉赫然在列。
2025年1月,黑貓投訴平臺又收到一起針對張小泉的消費投訴,消費者反映在拍蒜時刀體突然斷裂,飛濺的碎片險些造成人身傷害。同月,另一消費者投訴張小泉鐵鍋存在嚴重質量缺陷:使用過程中出現掉色、炒菜冒黑煙等現象,清洗后仍有黑色物質脫落。
黑貓平臺數據顯示,近半年來涉及張小泉廚房用具的質量投訴同比增長67%,鐵鍋、刀具等核心產品成為重災區。
中國經濟網報道指出,以中華老字號為宣傳點的張小泉,生產、銷售、渠道都受制于人,公司超75%生產靠代工、65%以上的銷售靠經銷商,品控問題、供銷商管理問題或許都是品牌負面事件多發的原因。而"拍蒜刀斷" 更是反映出企業對用戶使用習慣的調研不足,產品設計偏離實用需求。
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指出:“中國廚房文化強調‘一把刀解決所有問題’,消費者對刀具多功能性有天然期待。張小泉倡導的‘專刀專用’理念雖符合國際趨勢,卻未充分考慮本土市場需求,導致產品定位與用戶習慣脫節。”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老字號品牌價值的核心在于 "品質+傳承",張小泉眼下面臨的,是質量爭議與債務危機的雙重絞殺。對于張小泉而言,如何修復更多用戶信任,或許比解決債務問題更具挑戰。【《新商悟》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新商悟,我們將對企業家言行、商業動向和產品能力進行持續關注
轉載新商悟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