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親戚搖上號打算買車,問我建議。
我說每個人習慣不一樣,反正我開上電車之后就再也不想碰油車了。
他們又問我特斯拉咋樣?
我說這玩意就是各花入各眼,反正我去試駕過兩次,最后確實下不去手。
個人感覺就那個內飾做工,真不如幾萬塊錢的比亞迪或者吉利。
就更不用跟華為、小米的車比了,那都屬于碰瓷。
親戚不以為然,說人家特斯拉畢竟是美國牌子,起碼開出去有面子。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也沒啥可說的,就是有錢難買我樂意唄。
結果就前兩天,他在群里轉了條視頻,大概內容是說“小米SU7自燃,車門無法打開,車內三人被活活燒死”。
然后信誓旦旦在群里說,你看我就說國產車不行吧,安全都有問題,自己都能燒起來,還是買進口燃油車吧。
這種玩意都不用看,都知道是假新聞,我就沒吱聲。
過了一會他閨女又發了一條,大概內容說的是“小米SU7智能駕駛失控,撞上障礙物導致車輛燃燒,三人遇難”,說根本就不是自燃。
老頭還犟,說人家視頻都有車燃燒的畫面,眼見為實,怎么可能假?
然后去翻之前的視頻,發現被刪除打不開了。
然后又在群里罵社會黑暗,肯定是小米花錢把視頻刪了,信誓旦旦再也不買國產車,尤其是電動車,更不能信智能駕駛。
我一聽,這套路怎么越來越眼熟呢?
當年中國剛開始大力發展電動車的時候,網上也是一片罵聲,而且內容一模一樣。
主要就三條。
一是電動車會自燃不安全。
二是電動車充電,電不環保。
三是智能駕駛不安全,還會讓出租車失業。
總之電動車有百害而無一利,恨不得直接掐死。
去年好像華為電動車出問題,輿論炒作得漫天飛,內容跟這次如出一轍,話里話外還是映射國產電動車不安全,智能駕駛沒法用,企業不負責。
你看,小米這次遇到的問題是不是一模一樣?
如此巧合,你很難相信不是出自一群人的手筆。
為此我還真就查了幾個數據。
中國每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6-10萬人。
折合到每天大概死亡160-300人。
差不多8分鐘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
如果所有交通肇事導致的死亡都能上熱搜,那微博全天熱搜都將被交通事故死亡占滿,再不會有其他內容。
但為什么你在熱搜看到的都是明星劈腿,卻很少出現這些慘劇呢?
這個問題你自己思考,我說了會有人來告我。
但有一點可以說,任何平臺的存續都需要賺錢維持,所以賣流量本來就是生意。
無非明著賣還是暗著賣的問題。
像抖音就是明著賣,抖+砸多少,人家就給你推給多少人。
跟以前賣電視廣告一個道理,只不過現在更智能更方便了。
微博就顯得隱蔽一點,但網上有的是公關公司,明碼標價賣熱搜,幾萬十幾萬就能讓你上去。
包括知乎熱榜也一樣,二十萬應該問題不大。
當然,我沒有證據說有人買了熱搜,也沒有證據說背后有團隊操作,我只是說存在這樣一種可能。
反正是我的話,我有辦法讓這件事上熱搜并廣泛傳播。
換位思考,如果這種慘劇發生在我身上,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我可能想不到會把矛頭直指廠家,畢竟悲痛還來不及。
起碼不會在第一時間發文想辦法上熱搜。
第一是沒心情,第二是沒證據,道理講不通,第三是這么做很可能還會有法律問題。
雖然遇難者家屬刪除了相關發布內容,但網上還能找到記錄,搜了一下,下面這張截圖應該是原文。
這其中有幾句話,在我看來帶有嚴重誤導,起碼如果是我那個親戚看到,肯定又要理直氣壯地黑小米以及國產電動車。
例如“我得到消息,他們(指小米)也僅僅是把車子拉到北京去做鑒定”,這句話背后什么意思?
社會黑暗?官商勾結?只手遮天?草菅人命?
我那個親戚一定會這么說,他這種人可不少,而且越是這種人越喜歡到處噴,謠言就是被他們傳起來的。
還有后面的質疑點,例如“為什么車門會鎖?”
在警方沒給出結論之前,很難不讓人覺得這是一種誘導。
未來一旦警方經鑒定得出結論,說車門鎖并沒有問題,那就一定會有另一大波攻勢,攻擊警方權威性,進一步煽動對立。
這種預埋線索的手法不得不說看著眼熟。
又例如“希望小米能夠正面回應我們家屬一下,不用躲躲藏藏”。
我沒用過什么小米產品,倒是用了華為全家桶,肯定不算米粉。
站在一個第三方角度,有一說一,小米這次回應挺快的,包括雷軍,內容也挺中肯。
警方在取證,小米作為當事方當然不應該在警方之前表態,否則以米粉規模,那不也成了誤導輿論嗎?
而且人家當時就派了團隊配合調查,當然,不配合也不行,這是警方要求。
之后很快也給出了聲明,第二天雷軍也說了不躲避,速度和態度沒啥問題吧?
反而是家屬這個急吼吼的內容,好像生怕小米率先發了聲明,自己就沒辦法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攻擊態度問題了。
這恐怕并不是什么講道理的方式,目的好像也不只是為了查明真相吧。
這也就是在中國,法律強調對個人保護。
要是放到美國,家屬的律師第一時間一定會制止他們在網上發布內容。
弄不好,就算有理也得輸了官司。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確指出,保障公民言論自由,家屬有權就事故發表看法,但前提是確保內容不涉及?事實性誹謗?或?蓄意誤導?。
若家屬或其他媒體指控小米車輛存在設計缺陷,如“車門鎖死”,需有初步證據支撐,否則可能面臨小米的?民事誹謗訴訟??。
若家屬公開未經核實的調查細節,如事故后臺數據,可能被認定為干擾證人、陪審團或警方調查,構成?“妨礙司法公正”?(Obstruction of Justice),面臨刑事指控?。
小米甚至可依據《侵權法》起訴家屬或媒體,要求賠償因“不實指控”導致的商譽損失。
例如,若家屬或媒體稱“NOA系統故障引發事故”,但最終調查顯示駕駛員操作不當,家屬或媒體需承擔賠償責任?。
企業可能申請?臨時禁令?(TRO),要求家屬或媒體刪除爭議內容并限制進一步公開討論?。
家屬或媒體言論若涉及技術細節,如電池“自燃”原因,可能被企業要求提供專家證詞支持,否則言論可能被法庭判定為“無事實依據的猜測”,削弱后續索賠主張?。
若家屬或媒體言論包含?煽動暴力?,如呼吁抵制小米產品,或?威脅調查人員?,可能觸發聯邦或州層面的刑事調查,最高可判處監禁?。
總之,美國的言論自由對應的是“言論責任”,你可以說,但說錯了就要付出對等代價。
中國在這方面的容忍度,說實話,比美國高了不止一星半點。
尤其是個人對上公司,法律明顯更傾向于保護個人。
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一般也都傾向于庭外調解,讓公司吃點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即便有時看起來確實有點攪混水嫌疑,但客觀上也確實有了不少人情味,不像美國那樣冷血。
不過最近幾年似乎也在調整,例如我前陣子就收到過企業律師函,讓撤銷一篇內容。
好在我那篇內容大體還是傾向于肯定該企業,只是部分數據過期,可能導致誤解,所以人家也沒繼續追究。
咱犯錯誤了就要認,確實給人家造成了困擾,在此我也公開道歉。
因為人家沒要求道歉,我也就不提名字了,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可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這是個好的趨勢,有道理優先講道理,道理掰扯清楚,再說人情。
道理最大,對個人也好,對公司也好,這才是最好的保護。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點個贊意思下得了……
我曾在歐洲讀研,畢業進ASML做算法,創業時在哈佛大學訪問半年,走遍中國,環游歐洲北美,本書將從科技、財經角度為你還原一個最真實的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