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度哥
5月20日,本田宣布基于當前全球市場增速放緩,Honda將調整商品投入的計劃,預計2030年全球純電動車的銷量占比將會低于此前設定的30%的預期目標。按計劃,其將在2027年-2030年推出13款新混動車型。
通過切實推進此次戰略調整,本田力爭2030年四輪銷量達到現有規模的360萬輛以上,其中作為主力產品的混合動力車型銷量達到220萬輛。同時,本田將自主研發新一代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全方位升級自主開發的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e:HEV"及搭載該系統的平臺。
此外,本田還將削減其在電動化領域的投資。2024年,本田宣布將在電動化領域投入10萬億日元。如今,其投資計劃也減少了——截至2030年度的資源配置方面,電動化領域將減少3萬億日元的投資,而混合動力汽車的投資則將略有增加。
本田能靠混動汽車帶來增長嗎?
1
汽車業務利潤率僅1.7%●
2025財年(2024年3月3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本田營收21.6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2%;歸母凈利潤8358.4億日元,同比減少24.5%。
其中,摩托車業務收入3.63萬億日元,營業利潤為6634億日元,營業利潤率達18.3%;汽車業務收入14.47萬億日元,營業利潤2438億日元,營業利潤率僅1.7%。
在銷量方面,2024年,本田汽車的全球銷量為380.7萬輛,同比下降4.6%,其在全球的排名從第七降至第八。本田的汽車業務已成為整體業績的拖累。
2025年1月底,本田宣布將在4月1日起進行一系列組織和運營改革,具體包括重組汽車業務、新設汽車開發部門、重組摩托車及動力產品業務。據媒體報道,目前歸屬于電動化業務發展部門的汽車業務戰略單元、軟件定義車輛(SDV)業務單元將整合進汽車業務。官方表示,如此將能夠更好地統籌業務規劃、數字服務。
而新設的汽車開發部門將提升開發效率、促進創新價值、新技術和新產品的誕生。電動化業務部門的電動汽車開發職能與汽車部門的內燃機開發職能將合并,提升在質量、成本和開發流程上的協同效能。
加上本田此次調整電動化領域投資額,并加碼混動車型研發,也是為了提高汽車業務的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本田與日產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啟動合并談判,計劃通過共同出資成立控股公司,日產的合作伙伴三菱汽車也被拉入到這場整合行動中。一旦整合成功,本田、日產、三菱的合計銷量將達到800萬輛水平,有望晉升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不到3個月,本田和日產發布聯合聲明,宣布終止于2024年12月23日達成的有關業務整合考慮的諒解備忘錄,與三菱汽車簽署的有關三家公司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也將被終止。在聲明中,兩家車企均提到,本田提議,將結構從建立一家聯合控股公司改為本田作為母公司,日產通過股份交換作為子公司的結構。但本田的提議最終沒有得到日產的認可,本田與日產的合并事宜最終告吹。
但同時,兩家仍將在面向智能化、電動化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框架內開展合作,努力創造新價值,實現雙方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2
中國銷量跌破百萬●
在汽車業務面臨經營壓力外,本田還面臨美國的關稅威脅。
數據顯示,美國是本田最大的市場,2024年本田在美國銷售142.38萬輛車,同比增長8.8%,其中有4成從日本出口。
本田表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和日元走強的影響抵消了對其混合動力車型需求的增長。本田預計2026財年經營利潤5000億日元,同比下降58.8%,大幅低于市場預估的1.35萬億日元。本田汽車預計銷售凈額20.30萬億日元,同比下降6.4%,也不及市場預估的21.59萬億日元。
而在中國,本田的銷量持續走低。2020年,本田在中國實現銷量162.7萬輛,此后便持續下滑。2021-2023年在中國的銷量分別為156.15萬輛、137.31萬輛、123.42萬輛,同比分別下滑4%、12.07%、10.12%。
2024年,本田在中國銷量同比大跌30.94%,為85.23萬輛。這也是本田近年來首次在中國銷量跌破百萬輛。2025年1-4月,本田在中國銷量20.16萬輛,同比減少28.2%。
本田在中國市場的布局主要靠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兩大合資車企。據廣汽集團2024年年報,報告期內,廣汽本田銷量47.06萬輛,同比減少26.52%;銷售收入682.5億元同比減少27.03%。廣汽集團來自廣汽本田的股利為11.93億元,同比減少65.94%。
據東風集團股份2024年年報,報告期內,東風本田收入569.28億元,同比減少35.64%;年內利潤6.61億元,同比減少50.15%。全年銷量42.82萬輛,同比減少29.2%。
2024年,本田就開始在中國降本。2024年中旬,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相繼被爆裁員。先是廣汽本田啟動以主動離職為核心方式的大規模裁員,網傳工齡十年左右的員工可以獲得累計賠償金20至40萬不等。而后東風本田被曝裁員2000人,采用的是“N+2+1”的補償方案,其中“N”代表工作年限,“2”指代兩個月工資,額外再發放1個月的獎金。
同年7月,本田中國宣布將關停兩家工廠,廣汽本田計劃2024年10月關閉年產能為5萬臺的第四生產線,東風本田計劃2024年11月將年產能為24萬臺的第二生產線停產休業,調整后本田在中國的汽車總產能由149萬臺變為120萬臺。
但縮減的產能將由電動車產能彌補。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在2024年10月投產,這是本田全球首個新能源工廠;廣汽本田新能源工廠在2025年落成投產。
3
純電車型年銷量未破萬●
此前,本田就提出了“2030愿景”,計劃到2030年使得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占其全球銷量的2/3。
2021年,三部敏宏上任CEO后,也針對電動車業務的發展制定了明確規劃,包括5年內推出10款電動汽車,到2030年在全球推出30款電動汽車,到2040年電動汽車和氫燃料汽車的銷售比例達到100%,到2050年正式實現碳中和。
這一年,本田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推出純電動品牌e:N。如今,“e:N”系列量產車東風本田的e:NS1、e:NS2和廣汽本田的e:NP1、e:NP2銷量始終不算樂觀。數據顯示,2024年,東風本田的e:NS1銷量2737輛,e:NS2銷量440輛;廣汽本田的e:NP1銷量1815輛,e:NP2銷量2694輛。全年四款車型銷量不足1萬。
2023年9月,東風本田發布新能源汽車品牌“靈悉”,新品牌的車型將會基于一個全新的純電平臺完成生產、研發,在產品定位、目標用戶和市場定價上與東風本田現有的純電序列e:NS形成明顯的區隔。2024年9月,該品牌的首款純電動轎車靈悉L上市。靈悉L在2024年的銷量僅413輛。
2024年4月,本田又再度發布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全新電動品牌“燁”,其中,廣汽本田已推出燁P7;東風本田推出燁S7。由于“燁”品牌爭議問題,燁P7、燁S7均去掉了“燁”字。
數據顯示,2025年3月、4月,P7銷量分別為564輛、382輛;S7銷量分別為386輛、537輛。
接連推出的純電品牌銷量不佳,本田也不得不加碼混動。事實上,本田在混動技術上有著更多的積累。資料顯示,1997年本田便開始涉足混動汽車,從最早期的IMA系統到如今的i-MMD系統,在持續發展下,本田的i-MMD技術已經迭代到第四代。本田思域(參數丨圖片)、雅閣、CR-V等傳統車型均推出了混動版本。
在面臨經營壓力下,本田不得不調整其電動化轉型策略,放緩對純電的投入,加大對有技術研發優勢的混動車型,以“恢復”汽車領域的產品優勢。但目前來說,眾多跨國車企都面臨轉型問題,本田要脫穎而出,需要更多的投入。
作者丨衛河
來源丨車圈能見度(CarVisibilit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