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浪潮中,總有一些力量,如磐石般堅韌,撐起家國的脊梁;總有一種精神,似薪火相傳,照亮前行的道路。4月3日,“我們的節日·清明”吉林省群眾性文明實踐主場活動暨“烽起磐石·薪火傳承”系列活動在中國革命老區、東北抗聯創建地、楊靖宇將軍砥名地吉林省磐石市正式啟動。
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曹錄新,共青團吉林省委副書記王智超,中共磐石市委書記王萍萍,東北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網東北振興頻道總負責人盛連喜,中共吉林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周玉龍等出席活動啟動儀式,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曹錄新宣布活動啟動。
本次活動由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教育廳、共青團吉林省委、中共吉林市委宣傳部、中共磐石市委主辦,中共磐石市委宣傳部、磐石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中國網東北振興頻道承辦,東北師范大學、長春人文學院、長春光華學院、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協辦,旨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楊靖宇將軍誕辰120周年、殉國85周年,依托磐石厚重的紅色歷史文化,弘揚和傳承東北抗聯精神,打造“紅色教育+文明實踐+青春賦能”三位一體的省級示范活動,推動紅色文化傳承與青年實踐深度融合,豐富拓展傳統節日的時代價值、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抗聯精神激勵我們團結奮斗砥礪前行
磐石是東北抗聯創建地,這里組建了黨領導的第一支抗日武裝——磐石赤色游擊隊,建立了黨領導的第一塊抗日根據地——紅石砬子抗日游擊根據地,最早探索和實踐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磐石是楊靖宇將軍砥名地,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建軍地,在這里,楊靖宇提出“燈芯理論”,發生了“整黨整軍”、四次反“圍剿”勝利、襲擊日軍鐵甲車等重大歷史事件,走出了楊靖宇、李紅光、孟杰民等18位國家級抗日英烈。
歷史回響從未遠去,抗聯精神永續傳承。啟動儀式在《烽起磐石·薪火傳承》主題宣傳片中拉開帷幕。主題宣傳片真情回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烽火于磐石燃起后,在東北大地呈燎原之勢。時光流轉,新一代傳承者們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以磐石般的信念堅守初心,以蓬勃的朝氣銳意進取。從一磚一瓦的積累,到如今的高質量發展,每一次進步都凝聚著幾代人的心血。歲月悠悠,硝煙散去,但東北抗聯精神——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 、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永遠不會磨滅,它是黑暗中最耀眼的曙光,是民族精神的不朽豐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團結奮斗、砥礪前行。
磐石市委書記王萍萍致辭中表示,磐石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開設抗聯精神與當代青年思政系列課程,全方位做好服務保障,引導廣大青年深入了解抗聯歷史,感悟抗聯精神內涵,將這份精神財富轉化為成長成才、報效祖國的強大動力。
從抗聯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
在歷史的長河中,抗聯精神宛如一座不朽的燈塔,穿透歲月的迷霧,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啟動儀式上,楊靖宇將軍曾孫、共青團磐石市委副書記馬鋮明飽含深情地講述了抗聯精神和英雄楊靖宇的故事,為活動增添了厚重而又溫暖的一筆。
馬鋮明的講述,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長卷,從楊靖宇將軍在關鍵時刻的英勇決策,到抗聯戰士在冰天雪地中的默默堅守,每一個細節都飽含著先輩們的熱血與忠誠。那些故事,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吶喊與抗爭。現場學子仿佛能看到楊靖宇將軍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奮戰的堅毅身影,感受到普通抗聯戰士在饑寒交迫中依然堅守信念的頑強意志。
講述末尾,馬鋮明寄語青年學子,希望他們從抗聯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這番話語,如同種子,播撒在青年學子們的心田。
青年學子們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那是對歷史的敬畏,也是對先輩的無限敬仰。抗聯精神,跨越了近一個世紀的時光,依然在中華大地上傳承不息。而青年學子們,將成為這一精神的新一代守護者和傳播者。
“紅色文化是我們的根脈所在,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民族精神。”光華學院學生代表趙珈萱表示,通過學習紅色文化,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讓我們認識到現在的和平來之不易,也時刻引導著我們要把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雙賽賦能 讓抗聯敘事照進青年表達
在短視頻與微短劇成為主流傳播載體的時代背景下,吉林省以“紅色IP年輕化”為突破口,重構抗聯精神的傳播邏輯。“我們的節日·清明”吉林省群眾性文明實踐主場活動暨“烽起磐石·薪火傳承”系列活動在磐石啟動,也標志著“烽起磐石·薪火傳承”吉林省大學生演講短視頻大賽和微短劇大賽正式啟動。
“我青春,我擔當,我傳承!我是抗聯精神傳承人”,“烽起磐石·薪火傳承”吉林省大學生演講短視頻大賽承載著弘揚抗聯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任,不僅是對先烈們的緬懷,更是新時代青年對初心使命的擔當。通過此次大賽,激發更多人對紅色文化的熱愛,凝聚起傳承紅色精神的磅礴力量,讓這份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熠熠生輝。演講短視頻作品將于6月份在磐石公布評選結果,并進行展演和頒獎。
活動現場,東北師范大學的學生黃文貞以“烽起磐石·薪火傳承”為主題進行視頻演講,講述楊靖宇將軍光輝而壯烈的英雄事跡,闡釋抗聯精神的時代價值,表達了感悟抗聯精神、激發奮進力量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意志。
“烽起磐石·薪火傳承”全省大學生微短劇大賽面向吉林省高校大學生,以“抗聯精神”“抗聯故事”“紅色磐石”為題材,緊緊圍繞東北抗聯創建地、楊靖宇將軍砥名地等主題,用飽含深情的表演回溯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感悟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抗聯精神。6月,優秀微短劇作品將集中展演,開啟全省高校紅色劇目巡演的序幕。
啟動儀式上,由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團委和中國網東北振興頻道聯合出品的《六學子投筆從戎》微短劇首播。這部微短劇用穿越時空的藝術形式再現了在山河變色 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磐石中學六名學生在苦難中彷徨,在彷徨中覺醒,投筆從戎,跟隨著楊靖宇將軍的腳步,團結在東北抗聯光榮的戰旗下,浴血奮戰,抗擊日寇,用生命譜寫了壯美的青春之歌,表達了當代青年學生以“六學子”為榜樣,以“抗聯從此過 ,子孫不斷頭!”等鏗鏘誓言,傳承抗聯精神,在傳承中感受感悟,在感悟中獲得力量,意氣風發奮進新時代的豪情壯志。
校地攜手 打造抗聯精神傳承新陣地
紅色文化的傳承,需要堅實的平臺與有力的載體。活動現場,磐石市領導與東北師范大學、長春人文學院、長春光華學院、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相關領導共同為“傳承抗聯精神大學生研學基地”揭牌。傳承抗聯精神大學生研學基地將依托磐石市豐富的抗聯歷史資源,結合高校的學術力量和教育資源,打造集教學、實踐、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紅色教育平臺。
據了解,研學基地將開設“抗聯精神與當代青年” 思政系列課程,通過系統學習,引導大學生深入理解抗聯精神的內涵與時代價值。研學基地還將組織特色實踐活動,包括重走抗聯路、口述史采集以及紅色文創設計等,以沉浸式體驗和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大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抗聯精神的力量。
“此次活動讓師生深刻體會到東北紅色文化的底蘊和影響。作為學生工作者,要始終牢記為黨育人和為國育才的使命,注重文化育人和思政工作結合。”據長春光華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白松介紹,學院以文化育人的方式讓學生感受紅色文化對個人成長的魅力。未來,學院將繼續以此為主線開展學生工作,助力學生成長,培養更多有紅色文化底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此次研學基地的設立,是磐石市與高校在紅色文化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平臺,也為抗聯精神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烽起磐石,是對紅色起源的禮贊;薪火傳承,是對未來發展的篤定。如今的磐石市,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繼承先烈遺志,前赴后繼,奮勇向前,堅持“紅色引領、綠色賦能、高質量發展”整體工作思路,奏響了“爭當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標桿,努力建設空間布局合理、區域功能聯通、三產并驅融合、城鄉一體振興、自然生態優美、人民生活幸福新磐石”的華美樂章!
當清明的細雨灑落在吉林磐石這片被抗聯熱血浸染的土地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場文明實踐活動的啟幕,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在這個春天,“紅色教育+文明實踐+青春賦能”的創新模式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在磐石生根發芽,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注入了鮮活的力量。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楊靖宇將軍誕辰120周年、殉國85周年之際,這場活動宛若一個生動的注腳,詮釋著紅色精神的不朽價值。抗聯精神,這座穿越近一個世紀時光的不朽燈塔,將繼續照亮中華大地,指引著青年一代奮勇前行。
如今,新時代的青年們正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他們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聯精神的神圣使命。當青春的熱血與歷史的厚重相遇,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將以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和不懈的努力,成為抗聯精神的新一代守護者和傳播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書寫屬于他們的壯麗篇章。
編審:晨曉
總編:王興科
監制:李珺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