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2月,楊靖宇將軍追悼大會上,許多當年在楊靖宇將軍領導下奮勇殺故的抗聯老戰士,趴在楊靖宇陵墓前放聲大哭,
他們說,楊司令啊楊司令,現在共產黨得天下了,我們都回來了,什么都不缺,就缺司令您啊!
楊靖宇犧牲后,故人割下了他的頭顱,張揚示眾,楊靖宇的遺首曾存于長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醫務課,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后,由長春醫學院接收,
1948年2月23日,長春解放前夕,中共中央東北局社會部聯絡處長春地工組組長李野光,派交通員宋繼禹向東北局聯絡處匯報工作歸來,
宋繼禹這次除帶回部分宣傳品外,還傳達了上級關于"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護好公共設施、有價值的文物"的指示,
一提到保護文物,李野光猛然想起了楊靖宇的遺顱。早在1943年元旦,曾在做日本酒保生意的玲木那里聽說,
有兩顆抗日聯軍指揮官的頭顱,存放在長春關東軍醫務課,這兩顆頭顱,一個是楊靖宇的,一個是陳翰章的。
想到這里,李野光更加打定了尋找英烈遺顱的主意。轉身之際,李野光觸及掛歷。2月23日,這不是楊靖宇殉國的日子么?這正是楊靖宇殉國3周年的忌辰啊!
當晚,李野光向地工組同志談起了原來聽到的關于楊靖宇、陳翰章遺顱的情況和尋找的設想,大家都表示同意查找,決心弄個水落石出。
如何深入到長春醫學院呢?李野光決定由地工組成員劉亞光和李廣德共同創造條件,伺機行動,并叮囑他們要千方百計,爭取時間,完成黨交給的尋找楊靖宇將軍遺顱的任務。
劉亞光接受任務后,想方設法打入了騎二旅衛生隊,任中尉軍醫,劉亞光利用去長春醫學院給國民黨官員巡診的機會,多次尋找楊靖宇的頭顱,均無結果。
一次夜間巡診時,劉亞光乘機潛入解剖學教室,在微弱的手電光照下,他仔細觀察,未發現任何跡象,
楊靖宇將軍頭
在將要離開時,忽然發現有一側室,隨即進入,遍尋室內,在大半毀損的器材堆里,發現了兩位先烈的遺顱,
那是兩只直徑0.3米,高0.53米的圓柱形玻璃缸,里面盛滿福爾馬林,兩顆體現中華民族精魂的頭顱端端正正地安睡在黃色藥水中,
玻璃缸封面上積土盈寸,但沒有破損,一個上面白紙條簽上清楚地寫著墨筆字"山江好"(陳翰章的化名);
另一個上面0.02米寬,0.1米長的白紙簽已經磨得發毛,鋼筆書寫的"楊靖字"3個字模模糊糊,
因當時處境不便,無法轉移,劉亞光選了個不為人注意的半壁半廚式的偏僻處,把兩順遺顱"間壁"起來,并在外面施放了偽裝,
次日黎明,劉亞光向地工組負責人作了匯報,并研究了兩個獲取頭顱的行動方案。
當日,動員了數名國民黨士兵,雇了車輛,以到醫學院取醫療器材為名,拉走顯微鏡、紗布罐、污物桶、聚光燈多個,并拿走心臟等標本罐,
趁機將裝著楊靖宇、陳翰章遺首的玻璃缸裝入車中,用一些舊紗布覆蓋在上面,運到衛生隊前廳。
午夜,劉亞光與愛人周瑋潛入衛生隊前廳,將楊靖宇、陳翰章的遺首藏在衛生隊五官科門頭內,
長春解放的第2天,把楊靖宇、陳翰章遺首迎入亞光醫院,僅在此安放4天,即由李廣德等恭送到松花江軍區前線指揮部駐長春辦事處。
以后,由楊靖宇的老戰友、松江省主席馮仲云派人將兩位將軍的遺首迎至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
人民川流不息地到東北烈士紀念館瞻仰烈士遺容,參觀楊靖宇事跡展覽,學習先烈英雄事跡,發揚革命精神,繼承他們的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