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方面一些國家的經驗和對越南的啟示”,是近年來越南學者發表文章的一個重要領域。其中,在列舉國家經驗時,必有中美,多數情況下還會有俄羅斯、日本和韓國。
在研究國際局勢時,中美俄,尤其是中美被視作單獨的考慮因素,也常常是最重要因素。
在區域國別的有關研究中,美國、中國是最受到關注的,東盟內其他大國如泰國、區域內其他大國如日韓,也是越南關注的重點。越老柬作為一種特殊關系,也在學者的研究中得以體現。
關于中美兩國的專門研究中,一個有意思的跡象是,關于美國的研究著重于預測新政府的走向,以及這個走向對包括越南在內的其他國家帶來的影響。關于中國的研究,關注于中國的態度、行為、就某件事的看法以及某個對外政策的落實情況。
前述研究中,還會提到對越南的啟示、意義、參考價值等等。
在關于“煊赫五洲、震動地球”的奠邊府大捷的系列文章中,極少提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角色,但自力更生的內容比較明顯。越南后方建設、西北民族團結等因素得到強調。有的文章還會提到越老特殊關系在奠邊府大捷之中的作用。
一篇討論“ 1954年印度支那問題日內瓦會議”的文章中,有兩處提到了有關于中國的角色。
一個是國際背景。
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后,世界力量對比總體上更有利于革命陣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因蘇中聯盟的鞏固而得到強化,兩國開始大力推進基于長期計劃(如五年計劃)的經濟發展模式。
一個是當時各國的立場和看法。
越南的立場
早在1953年11月26日奠邊府戰役開始前,胡志明主席接受瑞典《快報》采訪時即明確表態:“如果法國政府已從這場數年戰爭中吸取教訓,希望通過談判方式在越南停戰,并以和平方式解決越南問題,越南民主共和國人民和政府愿意接受這一提議……越南停戰的基礎是法國政府切實尊重越南的真正獨立”。
法國的立場
長期的戰爭導致法國經濟社會日益困難,國內反戰運動高漲,社會動蕩加?。慌c此同時,法國共產黨在議會選舉中取得重大勝利。法國統治階層分化為主和派與主戰派。1953年10月20日,法國議會討論印度支那問題,許多議員要求政府立即與越南政府談判。迫于壓力,法國總理約瑟夫·拉尼埃聲明將研究越南的一切提議,不拒絕談判。在此背景下,法國政府決定一邊繼續戰爭,一邊尋求談判以挽救遠征軍,放棄完全控制印度支那,僅保留部分利益。1954年3月10日,法國議會同意由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國共同召開日內瓦會議。
參與日內瓦會議的各大國立場
蘇聯:蘇聯需和平環境以重建國家并鞏固東歐陣營,同時維護戰略利益。其戰略重心是防止法西斯德國在歐洲復興,因此需拉攏法國。在東南亞地區,蘇聯影響力有限,故調整外交策略,推動國際緩和以增強國內實力,并與美國展開競爭。
美國:美國推行“遏制共產主義”戰略,尤其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后,將印度支那視為資源豐富的戰略要地,是亞洲反共防線的“關鍵”?;凇岸嗝字Z骨牌理論”,美國認為守住越南北部可防止東南亞“赤化”。初期政策是直接干預,后因英法反對未能建立東南亞軍事同盟,被迫接受召開日內瓦會議。
英國:英國在東南亞利益深厚,但二戰后國力衰落,需放棄部分殖民地。其不認同美國的“多米諾理論”,擔憂中國革命影響英聯邦穩定,同時警惕中美蘇勢力擴張。英國認為法國即將戰敗,主張盡快結束戰爭、分割越南并建立新防線。
中國:中國正實施首個五年計劃,亟需和平環境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并保障南部邊境安全。1954年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首次參與重大國際會議,旨在確立亞洲事務話語權,打破美國封鎖。此外,中國作為越南抗法戰爭的主要援助國,希望通過停戰集中資源發展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