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四川旺蒼縣汶水村的一棵250歲古銀杏樹被砍得只剩光禿禿的樹干,樹根也被挖斷,活像被“斬首示眾”!更魔幻的是,村民高某某一家竟稱“村領導同意修枝”,而林業局調查發現這棵樹早在2020年就被掛牌保護,屬于國家三級古樹。網友怒斥:“掛牌4年還能被砍成這樣,到底是村官不懂法,還是村民太囂張?”
事件始末:掛牌保護的樹,為何慘遭“斬首”?
這棵編號51082100158的古銀杏,見證了清朝乾隆年間的歷史,如今卻因“遮擋采光”被村民高某某一家砍成“禿頭”。根據《四川省古樹名木》記錄,該樹保護等級為三級,2020年掛牌時明確禁止周圍翻挖、建房。但高某某一家在村領導默許下,以“修剪”為名將枝干砍光,甚至挖斷樹根?,F場照片顯示,原本枝繁葉茂的銀杏只剩孤零零的主干,周圍散落著被鋸斷的樹枝,最大直徑超過30厘米。村民李大爺痛心疾首:“這樹夏天能遮陰,秋天滿樹金黃,娃娃們都在樹下耍,現在連麻雀都不來了!”而涉事村民卻理直氣壯:“我家房子采光不好,村里點頭的事能算違法?”
法律鐵拳:砍禿一棵樹,最高可罰50萬!
事件背后暴露三大法律矛盾:
- 村規大于國法? 根據2025年3月剛施行的《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古樹名木過度修剪、挖根,違者最高罰款50萬元。而涉事村干部竟批準砍伐,涉嫌瀆職;
- 建房與護樹的“生死局” 網友質疑:若房屋建在古樹掛牌后,本身就屬違規;若建房在前,為何不提前規劃保護距離?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房屋建造時間;
- 銀杏的特殊身份 這棵銀杏屬于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野生銀杏全國僅存5000余株,被稱為“植物界大熊貓”,砍伐行為可能觸犯刑法。
林業局回應稱已立案調查,但網友追問:“立案一個月了,為何還沒公布處罰結果?是不是在等樹死了好‘死無對證’?”
全國痛點:5年3.6萬棵古樹死于“人禍”
這并非孤例。數據顯示,2020-2025年全國共發生古樹破壞事件1.2萬起,3.6萬棵古樹因建房、修路、旅游開發被毀。最諷刺的是,旺蒼縣所在的四川省,早在2019年就推行“官民相禁剪伐”制度,縣長離任需交接古樹保護情況,如今卻在本土上演“知法犯法”鬧劇。
專家指出癥結所在:
- 基層執法“睜只眼閉只眼”:部分地區為招商引資,默許開發商“先砍樹后補手續”;
- 保護經費“撒胡椒面”:全國508萬棵古樹,平均每棵年保護經費不足百元,護林員往往兼職其他工作;
- 普法教育“走過場”:七成受訪村民不知道砍古樹可能坐牢,以為“自家門口的樹想砍就砍”。
正如網友辣評:“古樹保護牌掛得再高,也擋不住某些人手里的電鋸!”
未來出路:給古樹裝上“電子身份證”
針對亂象,國家正多管齊下:
- 衛星監控+AI巡查:2025年起,全國古樹安裝定位傳感器,異常砍伐自動報警;
- 全民監督獎勵機制:舉報破壞古樹最高獎10萬元,已有23個省份開通“古樹110”專線;
- 生態補償試點:山東、浙江等地試行“樹權置換”,村民保護古樹可優先獲得宅基地、補貼。
而旺蒼縣這棵銀杏的生死,將成為檢驗新規執行力的試金石。林業局稱將開展復壯救護,但植物學家坦言:“被砍到這程度,存活率不足10%,救活了也是植物界的‘殘疾人’?!?/p>
結尾:
當無人機掠過汶水村,那棵孤零零的銀杏樹干在夕陽下拉出長長的陰影,仿佛在控訴人類的短視。網友的質問振聾發聵:“今天能砍250年的樹,明天是不是要拆長城磚蓋豬圈?”保護古樹,從來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而是檢驗整個社會文明底線的標尺。
今日熱評預埋:
·“建議查查村領導收了多少錢!”
·“砍樹的和批條子的,一個都別想跑!”
·“老祖宗留下的樹,毀在我們手里,丟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