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低血糖也算常見。時不時可以看到報道,地鐵、公交上有人低血糖發(fā)作犯病暈倒,喂點兒糖水,吃點兒東西就緩過來了。可誰能想到低血糖竟然可以致命呢!
最近有報道,一位年僅38歲、來自阿根廷的“洋媳婦”齊娜因突發(fā)低血糖去世了。齊娜是在阿根廷與來自中國福建的留學生楊淙相識結緣、婚后來到中國的,央視還報道過。
圖片來自中新網
齊娜因突發(fā)“低血糖”去世,從新聞報道里看不出病因、不了解病情,不好分析,但是,低血糖本身確實是可以致命的!
低血糖為什么能致命?
因為正常的血糖水平是維持人體生命的重要能量來源。低血糖則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引起全身內環(huán)境紊亂,臟器功能衰竭。
我們腦細胞代謝需要的能量供應主要就是葡萄糖。所以,低血糖發(fā)作時,腦細胞缺能量,就會出現意識模糊、精神障礙、行動異常,嚴重時就可以昏迷、抽搐,再嚴重了,腦細胞就會死亡。為什么心肺復蘇急救時強調“黃金4分鐘”?是因為腦細胞里儲存的葡萄糖只夠使用5~6分鐘,超過時間沒有供應,腦細胞就會壞死,心肺復蘇即使成功了,腦復蘇也會失敗。
腦是人體最高級的神經中樞,生命中樞,發(fā)生低血糖后,抑制會依次從大腦皮層、皮層下中樞包括基底節(jié)、下丘腦、植物神經中樞,然后到中腦、延腦。
低血糖時,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反應,會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比如胰高糖素、腎上腺素;交感神經系統(tǒng)異常興奮,就會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出汗、手抖,要是抑制到呼吸中樞,身體處于低糖低氧的狀態(tài),很快就會出現全身衰竭。
中樞神經功能紊亂,會引起全身的調節(jié)紊亂,身體內環(huán)境紊亂,酸堿失衡。要是本身就有心血管病,那更是雪上加霜。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會誘發(fā)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各種損傷也會接踵而來。誘發(fā)的心臟病可以致死,身體多臟器功能相繼衰竭也致死。
低血糖時意識不清、全身無力,還可能導致外傷等意外傷害。
低血糖發(fā)作還有一個特點,要是多次發(fā)作,身體對低血糖的反應就不敏感了,表現也會不明顯,醫(yī)學上叫做“低血糖性自主神經障礙“,又稱為“無癥狀性低血糖”,就像總喊“狼來了”一樣。這樣就會更危險,因為低血糖要到更嚴重的程度才會表現出來。
引起低血糖發(fā)作的原因很多,吃得少,進食不足;或者消耗過大,能量供不應求。肝功能不好,肝糖原儲備不足,因為血糖的補充維持要靠肝臟儲存的糖原分解。大量飲酒也容易誘發(fā)低血糖,因為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又抑制肝糖原異生, 還抑制身體對低血糖的反應和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
各種疾病,尤其內分泌疾病,比如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發(fā)作低血糖,1型糖尿病最常見,成人2型糖尿病人不少也是從餐前低血糖發(fā)現的。還有自身免疫疾病,胰腺或胰腺外的腫瘤,以及多種藥物。除了降糖藥物,還有一些和降糖藥物有相互作用的藥物以及胰島素治療不當等。另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降糖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也容易發(fā)生低血糖。
預防低血糖要從查找原因開始。正常人不要為減肥、追求苗條盲目不吃主食,甚至亂用減肥藥。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要“寧高勿低”,盡量選用低血糖副作用小的降糖藥,用藥注意飲食,使用胰島素時,一定要注意飲食、運動與藥量的匹配。
心內科醫(yī)生對低血糖并不陌生,因為心血管病患者中很多都合并糖尿病,我們也遇到過糖尿病低血糖發(fā)作引發(fā)嚴重心肌缺血的,幸好,沒有死亡。
對于心血管病患者,高血糖、糖尿病固然是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但低血糖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因為高血糖的損害是緩慢漸進的,而低血糖的損害是急性即時的,嚴重時可以致命。因此降糖治療不要求強化,而是“寧高勿低”。因為“一次嚴重的醫(y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fā)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生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所帶來的益處”,真是一次低血糖毀所有啊!
低血糖的標準,一般成年人是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則是低于4mmol/L,因為糖尿病人耐受了高血糖。 “4”,諧音一下就記住了,因為嚴重的低血糖可以致死。
(原創(chuàng),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