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跑近期連續(xù)發(fā)表了曉明老師關于有氧基礎訓練的系列文章。文章一經推出,便引發(fā)了跑友們的熱烈討論和積極提問。其中,一個常見問題是:“我跑步只是為了健康,有必要了解自己的最大有氧基礎區(qū)間心率與配速嗎?”同時,那些計劃PB的跑者也在尋求關于這些關鍵指標的指導,以期通過科學訓練實現突破。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最大有氧基礎與最大攝氧量這兩個概念。因為有不少人將此搞混淆。
一、概念定義
最大有氧基礎(Maximal Aerobic Base)
定義:指通過長期在有氧閾值下的訓練建立的基礎體能,表現為身體在長時間運動中高效利用氧氣的能力。
核心特征包括:
代謝能力:優(yōu)先通過脂肪氧化供能,減少糖原依賴;
心肺功能:靜息心率降低、每搏輸出量增加;
肌肉耐力:慢肌纖維線粒體密度提升,延緩乳酸積累。
最大攝氧量(VO?max)
定義:人體在極限運動中每分鐘能攝取和利用的最大氧氣量(ml/kg/min),是衡量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的黃金標準。
二、健康影響
最大有氧基礎的益處
代謝健康:增強脂肪氧化能力,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心血管保護:降低靜息血壓,減少動脈硬化風險;
抗疲勞能力:提升日常活動耐力,延緩慢性疲勞綜合征發(fā)生。
最大攝氧量的健康意義
長壽關聯(lián):VO?max每增加3.5 ml/kg/min,全因死亡率下降10-15%;
心血管疾病預防:高VO?max與冠心病、中風風險顯著負相關;
認知功能:改善腦血流與神經可塑性,延緩老年認知衰退。
三、實際應用與案例
普通人群:以最大有氧基礎訓練為主(如快走、慢跑),改善基礎代謝;
馬拉松愛好者:采用金字塔模式訓練(80/20原則);
健康干預:VO?max<20 ml/kg/min為高風險閾值,需針對性提升
了解清楚這兩個概念后,接下來重點來講如何通過實際測試確定你的最大有氧基礎心率
一、健康跑者
推薦采用MAF180建議的最大有氧基礎心率值=180-年齡,作為基準測試的起點。
具體步驟
1、戴上心率手表,最好是心率帶,選擇在2%坡度的跑步機,進行10分鐘的熱身,最后3分鐘讓你的運動心率穩(wěn)定在180-年齡-10,如果無法穩(wěn)定,請調低配速,直至可以穩(wěn)定保持3分鐘。
2、如果依然無法心率穩(wěn)定在180-年齡-10,請休息5分鐘后,降低之前的熱身配速,讓你的運動心率穩(wěn)定在180-年齡-10-10,大多數人做到,對自己要有信心,如實在不能穩(wěn)定此目標心率,請重復第2步,心率繼續(xù)減去10次,直至穩(wěn)定。
3、開始正式測試,跑步機配速逐漸調整至在熱身最后3分鐘心率值+10。
4、保持這個強度,按手表計圈鍵,完成50分鐘跑步或快走,結束測試后按手表結束鍵,并進行10分鐘恢復。
分析
將測試心率數據,按照后25~30分鐘的平均心率值/前25~30分鐘平均心率值:
1、如果控制在105%之內,說明起點心率在最大有氧基礎心率值之下,下次可以在原來起點心率+5次隔天再進行一輪測試;
2、如果在105%之上,說明起點心率在最大有氧基礎心率值之上,下次可以在原來起點心率-5次再進行一輪測試;
3、以此來測試出你的最大有氧基礎心率值。
二、參加馬拉松或以PB為目標訓練的跑者
推薦采用乳酸閾值心率(HRLT)的85%,作為基準測試的起點。目前大多數專業(yè)跑表都有測試乳酸閾值心率的功能。
具體步驟
1、戴上心率手表,最好是心率帶,選擇在2%坡度的跑步機,進行10分鐘的熱身,最后3分鐘讓你的運動心率穩(wěn)定在HRLT的85%-10,如果無法穩(wěn)定,請調低配速,直至可以穩(wěn)定保持3分鐘。
2、如果無法穩(wěn)定心率始終無法穩(wěn)定在180-年齡-10,請休息5分鐘后,降低之前的熱身配速,最后3分鐘讓你的運動心率穩(wěn)定在180-年齡-10-5,大多數人做到,對自己要有信心,如實在不能穩(wěn)定此目標心率,請重復第2步,心率繼續(xù)減去5次,直至穩(wěn)定。
3、開始正式測試,跑步機配速逐漸調整至在熱身最后3分鐘心率值+10。
4、保持這個強度,按手表計圈鍵,完成50分鐘跑步,結束測試后按手表結束鍵,并進行10分鐘恢復。
分析
將測試心率數據,按照后25~30分鐘的平均心率值/前25~30分鐘平均心率值:
1、如果控制在105%之內,說明起點在最大有氧基礎心率值之下,下次可以在原來起點心率+5次隔天再進行一輪測試;
2、如果在105%之上,說明起點在最大有氧基礎心率值之上,下次可以在原來起點心率-5次再進行一輪測試;
3、以此進行1~3輪測試出你的最大有氧基礎心率值。
要說明的是,心率與你的疲勞狀態(tài)、外部環(huán)境、壓力有關,請選擇涼爽且通風的環(huán)境,身體狀態(tài)良好的情況下進行測試。
接下來講如何確定你的最大有氧基礎區(qū)間配速
一、健康跑者
健康跑者,跑步的目的是為了健康,建議采用心率強度來控制運動強度,每次最大有氧基礎心率之下的鍛煉時長建議60~90分鐘,每周3~4次,再安排一天4分鐘x4的高強度間歇鍛煉,速度為你5公里最快配速,間歇時采用慢跑方式。
經過這樣持續(xù)的鍛煉,你的線粒體功能會越來越強大,體能也將越來越強,同時脂肪氧化能力會變強,胰島素敏感性得以改善。
二、參加馬拉松訓練的跑者
推薦采用5公里配速的75%,作為基準測試的起點。
具體步驟
1、戴上心率手表,最好佩戴心率帶,選擇平坦沒有折返的戶外馬路或跑道,進行10分鐘的熱身,最后3分鐘讓你的配速穩(wěn)定在5公里配速的75%。
2、保持這個強度,按手表計圈鍵,完成50分鐘跑步,結束測試后按手表結束鍵,并進行10分鐘恢復。
分析
將測試心率數據,按照后25~30分鐘的平均心率值/前25~30分鐘平均心率值:
1、如果控制在105%之內,說明起點配速低于最大有氧基礎配速,下次可以在原來起點配速-5秒再進行一輪測試;
2、如果在105%之上,說明起點配速高于最大有氧基礎配速,下次可以在原來起點配速+5秒再進行一輪測試;
3、以此進行1~3輪來測試出你的最大有氧基礎配速。
要說明的是,最大有氧基礎配速與你的疲勞狀態(tài)、外部環(huán)境、壓力有關,請選擇涼爽無風的環(huán)境,身體狀態(tài)良好的情況下進行測試。
優(yōu)化訓練效果:對于計劃參加馬拉松的跑者來說,了解最大有氧基礎區(qū)間心率與配速是優(yōu)化訓練效果的關鍵。通過在該心率區(qū)間及配速內進行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有氧代謝能力,增強耐力,提高脂肪供能水平。
要說明的是,在進行有氧基礎長距離跑訓練中,如果配速導致心率漂移超過最大有氧基礎心率的5%,那么請降低配速,保持在最大有氧基礎區(qū)間心率的下限,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進行訓練。有氧基礎訓練的核心是穩(wěn)定的輸出!
而在專項訓練中,如果目標是以95%MP配速進行長距離跑訓練的話,此時的關注點是配速。
請記錄下你每個時間段的最大有氧基礎心率與配速,每隔8~12周重新校正一次。
總結
無論你是為了健康還是為了PB而跑步,了解自己的最大有氧基礎區(qū)間心率與配速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可以幫助你更科學地進行訓練,提高跑步表現,還可以有效改善健康,讓跑步成為一種真正可持續(xù)的健康習慣。
在留言區(qū)說說你自己的有氧基礎心率與配速,是如何測試的?
延展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