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 “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 10% 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此外,特朗普當天還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 25%的關稅。
從展示的圖表看,對中國關稅為34%,對歐盟20%,對英國10%,對瑞士31%,對印度26%,對韓國 25%,對日本 24% 等。
01
“黑色星期一”
全球金融市場巨震
特朗普“對等關稅”將于4月9日生效, 關稅風暴引發金融市場巨震,陰云籠罩全球,“黑色星期一”如期而至。
周一美股期貨開盤大跌,比特幣日內跌6.28%,自3月11日以來首次失守7.8萬美元關口(數據來源:界面新聞)。
金融市場避險情緒高漲之際,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竟然也黯然失色。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一度觸及2976.585美元/盎司,失守3000美元關口,較4月3日盤中歷史高點3167.74美元/盎司下跌191.155美元/盎司。(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4.07)
4月7日早盤,日韓股市開盤均現大跌,日經225指數盤中跌幅超8%,韓國股指大跌近5%。韓國交易所啟動KOSPI的sidecar停牌機制,暫停程序化交易5分鐘;日經225指數和東證指數期貨在觸及跌停板后同樣暫停交易。(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4.07)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4.07早,歷史數據不預示未來,詳細注釋見文末
在此背景下,A股同樣受到沖擊。4月7日三大股指全線低開,滬深京三市近800股跌超9%;港股行業板塊全線飄綠。(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4.07)
實際上隨著川普關稅重錘的落下,“被害”的不僅是各國的股市以及各大類資產,美股同樣沒能免遭此難。在中國反制措施公布后,美國三大股指連續第二日暴跌。納斯達克指數較歷史高點跌逾20%,跌入技術性熊市。
資本市場之所以有此巨震,實屬對等關稅的加征力度與覆蓋面“超乎想象”,全球貿易體系迎來百年變局——
覆蓋范圍和稅率大超預期
政策采用全面“地毯式”關稅與“一國一稅率”的國別式關稅疊加,涵蓋超過60個經濟體,預對所有國家及地區全面加征10%關稅,而且對部分國家及地區對等關稅稅率極高。例如對中國加征34%、對越南加征46%等。目前只有墨西哥和加拿大是個例外,暫不加征對等關稅。
幾乎所有產品面臨關稅加征
如果說第一輪關稅重點針對戰略性產業(鋼鐵、鋁、汽車等),本次關稅幾乎覆蓋所有產品類型,僅有6類商品不額外加征對等關稅。此外,此次還取消了800美元及以下小額包裹豁免。
在超預期的政策面前,市場情緒從謹慎轉向恐慌。海外恐慌與波動指數已超日經指數閃崩日(2024年8月5日)和烏克蘭入侵日的峰值,而海外政策的不確定性目前并未看到拐點。
02
關稅博弈深水區
衰退交易升溫
以史為鑒,我們一同窺見本輪關稅政策的“深淺”——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若本輪關稅政策完全落地,美國有效關稅率將超過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實施后美國的關稅水平。
為什么要特別提出這一個時點、以及這項關稅法案呢?
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平均關稅稅率最高在19.8%(1933年),此時正是《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簽署后第三年,而學界普遍認為這一法案是大蕭條的導火索。
我們再把時間拉近來看,對比上一輪2018-2019年的加征關稅,當前的境況又如何呢?
白宮官員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34%的對華對等關稅將與原本的美國對華關稅20%疊加,因此這輪對中國征收的總關稅稅率將達54%。
摩根士丹利、野村等國際機構測算稱,加上此前美國對華征收的關稅,美國對中國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將大幅上升至65%—66%。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估算,本輪關稅加征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最終拖累將超過2018年—2019年的那波貿易戰
(信息來源:財新網,2025.04.03)
關稅作為手段,其本質實質上是新一輪的全球博弈。關稅的進展仍有不確定性,中期來看,市場從衰退預期交易轉向衰退交易的可能性上升。在這樣的時點中,投資布局有何解題之法呢?
03
危中有機
投資布局如何應對?
回看上一輪美加征關稅時期,雖然19年關稅范圍擴大且稅率大幅提高,但彼時恰逢國內宏觀政策轉為寬松并支持新一輪信用擴張,人民幣匯率貶值也一定程度上對沖了關稅的影響,國內經濟基本面進入新一輪復蘇周期;且當時5G通信快速滲透、半導體國產替代加速、新能源車崛起......新產業趨勢的發展為國內經濟注入了活力。市場經歷了前期的下挫后,在19~20年重拾升勢。
望向當前的市場環境,我們或許可以在謹慎中保持一份樂觀。
全球資金再布局
特朗普上任后的關稅政策、移民政策、削減財政開支等一系列舉措為美國和全球經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美國經濟面臨滯漲風險。
面對當前美國“確定的不確定性”,全球投資者開始新一輪“地緣再重估”。本輪加征關稅美元不漲反跌或許就是最好的印證,近期非美其他市場獲得資金流入。
科技敘事變化
DeepSeek以低成本、高性能和開源三大超預期優勢給了世界一點“小小震撼”,推動技術平權,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壟斷。
AI的突破讓市場重新認知中國科技創新的潛力,疊加“美國例外論”打破,市場需要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創新潛力與全球競爭力。
中美經濟、政策周期有望同步
自2021年后,中美的政策、庫存、利率周期均出現了錯位,在當前全球經濟走弱疊加關稅壓力加大等外部風險的積聚的背景下,可能催生超預期的內需刺激,中美的經濟、政策周期有望迎來21年以來的首次同步。
而歷史上每當中美宏觀周期進入共振上行階段,也將帶來核心資產的戰略性配置機會。
美股估值隱含過于樂觀預期
標普500的股權風險溢價在年初時一度小于0,這反映了市場對美股極度樂觀的預期。再反觀大A,以滬深300指數為例,截至4月4日其動態市盈率僅為11.3倍,明顯低于歷史均值。
在全球資金再配置的過程中,估值體系面臨重塑,中國股票估值處于歷史較低位置,對A股市場來說相對有利。
關稅爭端作為持續發展的進程顯然仍未結束,尚需觀察。
短期內,資金會尋求避險,債券、內需經濟與股息交易將占優。擴大內需將是必由之路,政策可能較快且可能超預期,這是當下的普遍共識。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風險映射傳導,許多的安全資產也會存在波動蔓延的可能。
中期來看,能夠脫敏貿易沖突的破局之路,唯有產業趨勢。中國科技公司7年前就被逼著尋求供應鏈自主可控,這次“萬箭齊發”下受波動影響遠低于美股的同行們,以AI終端與應用為核心的產業趨勢并未止步,此輪調整不可避免,但隨后會迎來全年最佳的買點。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中國資產短期相比全球股市具備韌性。從中期維度看,當前AI產業的高景氣或仍在早期,其仍是中期的重要主線,回調將迎來布局機會;未來伴隨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碼、有效需求回升,消費領域有望逐步迎來趨勢性行情。
中信證券指出中短期可聚焦關稅免疫和績優方向。1)全球面臨新秩序的不確定性,重視紅利資產配置價值;2)短期注意防范海外營收風險,全球競爭力可能轉化為相對優勢,中長期關注重點或移至“下沉市場受益于內需循環和供給優化,尋找績優方向
具體來看,以下三類資產或許可以為大家提供一種“解題思路”——
正如小夏此前多次所言,權益市場從不缺少機會,越是在復雜的環境之下,組合配置資產遠勝于單押。
風險提示:
資料參考:
中信建投,《聯合解讀關稅政策的影響》,2025.04.07
中金公司,《美國“對等關稅”對中國資產影響》,2025.04.07
中信證券,《策略聚焦 | 兩個關鍵時點》,2025.03.23
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