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粲作飯,揉作餅",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早把面粉吃法琢磨透了。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凡餅店有油餅、蒸餅、糖餅”,可見古人做面食已分門別類。相信不少朋友站在超市糧油區,看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面粉袋,很多都會犯迷糊,包裝上印的“高筋”“低筋”究竟有什么區別?包餃子該選哪種?烤蛋糕用錯會怎樣?接下來,菜衛衛就給大家好好講講這兩種面粉之間的區別,以后別在用錯了!
第一個,蛋白質含量不同
每100克高筋面粉含有12-14克蛋白質,低筋面粉僅有8-9克。這些肉眼看不見的蛋白質遇水后,高筋粉能形成強韌的網狀結構,低筋粉只能形成松散連接。山西老師傅抻面時能拉出兩米不斷,靠的就是這身“鋼筋鐵骨”。反觀低筋粉,就像被抽了骨頭的面團,和點水也支棱不起來,做餅干酥皮倒是正好。
第二個,用途方向不同
北方揉面條講究"三揉三醒",必須用高筋粉才能抻出褲帶面的勁道。要是圖省事用低筋粉,煮出來的面條怕是筷子一挑就斷。而廣式月餅的餅皮,低筋粉配上轉化糖漿,烤出來酥松不裂口。記住口訣:"高筋撐場面,低筋扮嬌柔",保準錯不了。
第三個,加工工藝不同
高筋粉選用的原料是硬質小麥,需要經過12道碾磨工序,把麥芯磨得比頭發絲還細。在面粉廠見過氣流分選機,能把淀粉和蛋白質精確分離,高筋粉要收集下層富含蛋白的顆粒。低筋粉反而要添加淀粉調節,有些廠家會用蒸汽處理弱化面筋,這個過程就像給蛋白質“催眠”。有講究的糕點坊專挑石磨低筋粉,說是做出來的瑪德琳蛋糕氣孔更均勻。要是在家做手搟面,不妨試試傳統石磨高筋粉,那嚼勁能讓牙口好的老爺子多喝二兩酒。
第四個,口感不同
用高筋粉做的油條咬下去有牛皮糖的韌勁,放涼了也不會軟塌。低筋粉烤制的桃酥,牙齒剛碰到就簌簌掉渣。高筋粉制作的堿水面,煮熟后透出黃亮光澤,咬下去有彈牙感。低筋粉烤的瑪芬蛋糕,切開可見均勻蜂窩,入口即化。最典型是廣東腸粉,用低筋粉調漿蒸制,厚度僅0.5毫米仍能保持柔韌。
第五個,食譜做法不同
面包房后廚成袋的高筋粉堆得比人高,蛋糕作坊的貨架清一色低筋粉。東北餃子鋪的老板有句口頭禪:“高筋粉搟皮,煮三開都不帶破的”。廣式茶樓做叉燒酥必用低筋粉,才能形成128層酥皮。最近流行的空氣炸鍋食譜提醒:做脆皮雞翅裹粉要用高筋粉,炸出來的鱗片更立體。但做蛋糕脆片必須換低筋粉,否則硬得像瓦片。
第六個,保存不同
別以為面粉買回來就高枕無憂,高筋粉最怕濕熱,夏天得學東北人存酸菜,套三層密封袋扔冷凍室。低筋粉倒是嬌氣,見著潮濕就結塊,最好學南方人存陳皮,在密封罐里再扔包食品干燥劑。有個土法子辨別變質面粉:抓把粉搓熱聞聞,要是帶著哈喇味,趁早和面烙成蔥花餅。
常見的誤區:
常聽人說"蛋糕塌腰準是低筋粉不純",其實80%的蛋糕塌陷并非面粉問題,而是蛋白打發不足。還有煮餃子破皮賴高筋粉的,根本是煮的時候沒點冷水。小竅門:用低筋粉做面條時添加1%食鹽,筋性可提升15%,這是應急補救竅門。家庭烘焙可自制低筋粉:普通面粉混合20%玉米淀粉。緊急情況下,高筋粉添加10%水煮土豆泥,能降低筋性做蛋糕。和面水溫影響筋度:冷水激活高筋粉彈性,溫水削弱低筋粉結構。
不少人認為蛋白質高=營養好,這是誤解。就像造房子,建樓房需要鋼筋多,搭涼棚用竹竿更合適。見過健身愛好者用高筋粉做煎餅補充蛋白質,結果韌得咬不動。還有家長用低筋粉給孩子做手搟面,煮出來成了面糊湯。面粉營養價值還要看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
包裝標注“多用途面粉”實際蛋白含量9-11%,做面條發粘,做蛋糕發硬。選購時認準執行標準:高筋粉GB/T8607,低筋粉GB/T8608。進口面粉注意蛋白質百分比,日本低筋粉通常比國產低0.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