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對美四連反制后,美國爆發搶購潮,特朗普對華放出威脅,商務部寸步不讓,美盟友已站隊。
針對美方對華采取的34%“對等關稅”,中方有關部門自4月4日起,連續對美發起反制,不僅對所有的美國進口商品加稅34%,還瞄準特朗普政府的“票倉”,取消了6家美國農產品企業的產品輸華資質。隨后美股三大指數暴跌,美國爆發商品搶購潮,上個周末,有150多個團體在美國50個州舉行反對特朗普集會,參與人數達百萬之多。針對這種局勢,當地時間4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威脅中方,稱如果中國不撤回對美加稅34%的反制措施,美國將于4月9日對華加征50%的新關稅,如此一來,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累計稅率將達到104%。
梳理整個事件脈絡不難發現,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先后三次對華高舉“關稅大棒”,不但兩次對華加稅10%,到4月2日又對華加稅34%,中方本著維護國家利益和發展權益的目的,出臺反制措施高度合理。反觀美國方面,在對華“芯片封鎖”、“金融收割”和地緣圍堵失敗后,又在關稅領域對華發難,是中美關系走向惡化的“第一責任人”。退一步講,如果美方對中國商品的累計稅率突破100%,等同于對華“脫鉤”,美國能承擔起這個后果嗎?不說稀土、石墨烯等關鍵原料進口,拿醫療用品、家電和藥品等普通商品來說,美國短期內很難找到替代者。
特朗普的真實用意是逼迫中方妥協,但卻明顯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美方話音剛落不到24小時,中國商務部回應了2句話,一是強調如果美方對華加稅50%的政策落地,中方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二是表示貿易戰沒有贏家,敦促美方停止錯誤做法,以平等對話解決分歧。但特朗普似乎沒有回頭的意思,他在7號當天對外表示,不是有意造成股市暴跌,稱有時候“必須吃藥”,言外之意是美國的經貿存在許多問題,而關稅才是解決問題的“良藥”。
中國不是美國新關稅政策的唯一受害者,近日歐股、日經、韓股等亞歐地區的金融市場紛紛暴跌,而歐盟、日韓都是美國的傳統盟友。眼見特朗普不聽勸,歐盟率先倒戈,當地時間4月7日,歐盟成員國在盧森堡舉行貿易部長會議,討論應對美方的關稅政策;4月9日各成員國將進行投票,計劃對美實施兩輪關稅反制,分別從4月15日和5月15日啟動,歐委會提議對美國部分商品加稅25%。此外日本首相石破茂計劃立即訪美,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而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已經放話,如果談判不成,不排除對美國的關稅措施采取對等報復的可能。
美國盟友的倒戈,表明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得人心,特朗普如果一意孤行,不排除陷入四面楚歌的可能。需要強調,美國內部的反噬同樣不可小覷,在特朗普政府的裁員、削減支出等政策下,美國內部的社會矛盾和黨派矛盾同樣激烈,眼下他們找到了宣泄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