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秦巴山區,青山蒼翠,綠草茵茵,迎著春日的旖旎風光,走進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土城煙區,當地專業化服務隊正忙著進行烤煙煙苗移栽工作,運苗、打孔、移栽、施藥……各個環節井然有序,機器轟鳴聲與人言歡笑聲此起彼伏,儼然一片春日繁忙景象。
圖為煙區移栽的場景
專業化服務答疑解難
“專業的事情還是得專業的人來干,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干不了重活,多虧了煙站技術員給我們聯系服務隊,今年育苗、耕地、移栽我都是請服務隊搞的,不光服務態度好,質量也是沒的說,明年我還打算繼續擴大種煙面積呢。”煙農鄒少軍充滿信心的說道。
“煙葉生產離不開強有力的服務體系支撐,我們依托煙農專業合作社組建了機耕、移栽等多樣化服務隊伍,著力解決煙葉生產過程中的請工難、用工難等痛點問題,不斷增強服務煙農水平。”土城煙葉收購站站長說道。
據悉,近年來,房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不斷加快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與當地煙農專業合作社及社會化服務組織密切聯系,拓展專業化服務范疇,組建育苗、植保、烘烤以及分級前置等多樣化服務隊伍,提升單環節、多環節和全程托管等服務供給水平。
在全縣各鄉鎮建立示范點,探索發展“專業服務+生產互助”等運作模式,推動“全托式”“保姆式”專業化服務,提高全縣煙葉生產組織化和均質化程度,推動煙葉生產工作向更加簡單化、高效化發展。目前,房縣煙區已基本實現專業化服務生產環節全覆蓋,以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煙葉生產工作行穩致遠。
圖為移栽過后的煙田
機械化生產減工降本
在房縣煙區移栽現場,一名專業化服務隊員正駕駛著新型煙葉移栽機進行煙葉移栽工作,不一會兒功夫,眼前一大片煙田已完成移栽任務。
“機械化移栽真是又快又好,像之前這2畝多地煙,一個人要栽大半天,現在只要2個多小時就搞定了,而且栽的還整齊,感覺以后種煙會越來越輕松”煙農汪公軍指著煙葉移栽機有些驚訝的說道。
房縣局(營銷部)堅持“機、藝、田、服”四位一體協同推進,傾力打造行業級農機農業融合示范縣,以科技項目為支撐,全面開展山區新型農機研發,適用農機選型、農機農藝適應性調整、宜機化改造、農機服務拓展等工作,探索、推廣、應用的新型農機具,不斷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
截至目前,全縣共配套了挖掘機、拖拉機、植保無人機、拔竿機等大型農機具35臺,而且還引進移栽機、起壟覆膜機、打孔機、開溝機等適合山區作業的新型實用農機具1100余臺,已基本實現煙葉生產重點環節機械化全覆蓋,助力煙農減工降本,輕松種煙。
圖為農機融合示范現場會
數字化轉型提智賦能
“你看,‘湖北金葉’公眾號又發天氣預告了,明后天兩天陰天正適合栽煙……”
“我給你說,今年都在線上簽煙葉種植合同,關注公眾號,你就知道自己簽了多少畝合同,要領取多少煙苗了……”
“我在手機上看到我大棚里的煙苗即將成苗了,我趕緊去看看,別錯過移栽時期……”
這些對話的產生,得益于房縣煙區對于數字化平臺與煙葉生產管理工作深度融合,近年來,房縣局(營銷部)積極響應行業數字化轉型新趨勢,由片區管理人員負責,對煙農數字化平臺使用進行全程跟蹤指導,打造“煙農服務一站式平臺”為煙農提供氣象服務、技術培訓、種植申請、合同簽訂等多種線上服務,煙農足不出戶就可以實時掌握生產節點把控、自身土地、合同簽訂等煙葉生產相關信息;同時依靠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建立地塊與農戶、種植合同的對應關系,全面掌握“在哪種煙”“誰在種煙”的實際情況,為煙區科學合理布局提供現實依據;加快煙葉生產數據采集應用,依靠信息平臺實時掌握煙葉生產狀況,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以數字化轉型賦能生產管理提“智”。
下一步,房縣局(營銷部)將進一步健全生產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拓寬數字平臺應用場景,確保煙葉移栽及后續工作平穩有序推進,為煙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圖片由李傳廣 朱文靜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