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風拂面,楊柳抽綠。在我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隨著氣溫持續回暖,各地春耕工作自南向北陸續進入高潮。水肥一體助力增產增收、改裝農機提升播種標準化水平……“五一”期間,為搶抓農時,黑土地上的人們一刻不停,在5月的暖風中種下豐收的希望。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新華鄉的玉米單產提升科技示范園區,一臺播種機從地頭出發,向遠處隆隆駛去,播下玉米種子的同時,一根根黑色軟管也被埋入壟臺中。北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連文站在地頭,指著與黑色軟管相連接的一根根碗口粗的塑料水管說:“這片地常年平均畝產在2000斤左右,今年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耕種,預計產量至少能提升400斤。”
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新華鄉玉米單產提升科技示范園區地塊里正在進行水肥一體化播種作業。新華社記者黃騰 攝
在示范園區地頭一間小房子里,水泵、配肥罐等設備已經安裝完畢。黑龍江秋慧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冰冰說,公司常年流轉這片地進行示范化種植,不斷將新型農業技術應用其中,為周邊農戶做示范。“這些設備經過主管道與地里的黑色軟管連通,將水肥精準作用于作物根部。”
李連文站在地頭算了一筆賬,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種植,第一年每畝一次性投入約300元,按照每斤玉米0.8元價格計算,首年增產收益就能覆蓋投入成本。“地里的軟管需要每年更換,第二年開始每畝成本只要100元左右。”李連文說,從更長的種地周期看,采用水肥一體化模式種植穩賺不賠。
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農機手許呈浩正在為播種機安裝第二代大豆根瘤菌劑噴施中控箱。新華社記者黃騰 攝
由北林區向北170多公里,在黑龍江省北安市境內的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農機手許呈浩正和工友們一起為播種機更換第二代大豆根瘤菌劑噴施中控箱。“今年升級的中控箱里除了菌劑罐,還增加了氣泵,如果噴口發生堵塞,可以用氣泵直接吹開。”許呈浩說,這臺氣吹式電控播種機作業十分精準,能把種子按照預設深度精準“打進”土壤。
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旱田地塊里正在進行施肥作業。新華社記者黃騰 攝
“播種時噴施大豆根瘤菌劑我們已經進行了兩年,噴頭堵塞的問題現在終于解決了。”許呈浩說,在大豆根瘤菌劑的助力下,過去兩年農場大豆產量節節攀升。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2024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達1600.3億斤,創歷史新高,連續15年居全國第一。(記者黃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