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村BA”的哨聲在中山沙溪響起,這座以籃球為基因的城市正書寫著鄉村振興新篇章。從全國“村BA”雙冠王到“體旅文農商”深度融合,中山沙溪以“中山探索‘村BA+’新模式闖出‘體旅文農商’融合發展新路子”強勢突圍,近日成功上榜由廣東省委改革辦公布的65個基層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榜單”,入選文化領域典型案例。
跟著小編一起
走進沙溪這座“冠軍之城”
解碼“體旅文農商”融合發展
的創新實踐
2023年,沙溪鎮奪得首屆全國“村BA”總冠軍,一舉成名;2024年,在全國鄉村籃球(村BA)文化展演活動總決賽中,沙溪鎮代表廣東省蟬聯全國總冠軍……一座座冠軍獎座的背后,是中山沙溪籃球運動的薪火相傳。
中山籃球的榮耀之路始于上世紀30年代,沙溪是率先成立本土籃球隊的地區之一,72歲的老球員林汝成仍記得坐著敞篷貨車去比賽的歲月。如今,這里已培育出馮漢遠、李衍均等新時代籃球明星,創造了市聯賽八連冠、全國“村BA”雙冠王的輝煌戰績。
【秘訣】
傳承培養體系:
沙溪全鎮16所中小學均設籃球特色項目,構建“校隊-鎮隊-市隊”逐級培養體系,市級以上籃球特色學校占比達62.5%。
全民參與機制:
形成不同年齡段不同檔賽制體系,6-10歲少年兒童設U6-U10五個組別“小籃球”比賽;高中生開設U14-U17系列賽事;成年運動員舉辦多種高水平賽事。社會賽事豐富多元。
政府強力支撐:
沙溪鎮持續投入1000萬元改造鎮文化體育中心,配備智能田徑場、3片籃球場、標準泳池及2900個座位等。
中山籃球薪火相傳,前輩種下籃球精神種子。在2023年全國“村BA”總決賽中,中山隊首節落后10分的逆境下實現驚天逆轉,正是這種永不言棄的“中山精神”的最好詮釋。
在鳳凰山公園大草坪搭建“村BA”冠軍牛牛屋,吸引市民游客打卡,已成為網紅打卡點。“沙溪男籃IP”“冠軍牛”等沙溪籃球相關文旅IP,象征著中山“體育+文旅”的創新探索。
【實踐】
賽事+非遺
將龍獅鳳鶴、沙溪鑼鼓、武術等融入賽事展演,聚光燈下,球場變舞臺,中山沙溪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及文化符號展現在八方來客的眼前。
觀賽+文旅
舉辦全國“村BA”廣東省賽期間,在沙溪主賽場聚焦古塔、石碉樓、牌坊、“冠軍牛”IP 等特色旅游資源,規劃打造了沙溪龍瑞美食街、龍瑞村“一祠一塔二樓三古廟”美麗古村文旅路線,形成“觀賽-美食-打卡”動線。
此外,舉辦農產品展銷、非遺展示、美食品鑒等嘉年華活動,累計吸引游客超20萬人次,帶動餐飲業、住宿業營業額分別同比增長 67.2%、18.4%。
冠軍IP+產業
實施品牌強農戰略,精選36個中山農業“金字招牌”產品打造“中山香農”大禮包,并將其與大涌木雕藝術品、古鎮燈飾等作為“村BA”獎品,推動中山名優產品隨賽破圈。
“村BA+”與中山文旅的深度融合,展現了中山獨特的鄉村情懷與文化魅力,2024年“村BA”系列活動、賽事吸引超百萬游客,較上年增加45%,帶動周邊營收3000多萬元。
2024年,沙溪鎮積極響應2024年全國“村BA”主辦方提出的比賽隊伍名字要展現當地特色要求,將隊伍命名為“沙溪T恤隊”,直接體現了球隊與沙溪鎮主導產業的緊密聯系,使得球隊成為沙溪的一個移動名片。
中山創新推出:
冠軍經濟模式:
搶抓奪冠熱度,將體育精神與時尚文化融合,簽約奧運冠軍田亮助力服裝品牌升級,并邀請奧運冠軍陳藝文參與助力沙溪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賽融合體系:
舉辦特色“服裝秀”,讓本土“籃球明星”跨界走秀,將服裝企業與籃球文化活動結合,借助籃球吸引力擴大產業發展“朋友圈”。
2024年9月,在“雨”眾不同的中山沙溪時裝秀秀場上,2023年全國“村BA”和2024年廣東“村BA”“雙料冠軍”廣東中山沙溪隊的六名球員跨界擔任T臺模特,球員們身穿由霞湖世家及問道服飾贊助的服裝走秀,將體育精神與時尚文化的融合。
鎮企合作樣板:
聯動元一、通偉、金鼎等本土規上服裝企業,自主設計、制作運動員隊服和大眾體育服飾,如推出印有“冠軍牛”形象吉祥物的聯名針織運動服飾等,推動體育事業向體育產業轉化;
成立全國首家鎮屬企業控股運營的隆騰籃球俱樂部,聘請獲得首屆全國“村BA”總冠軍的球員為俱樂部教練,該俱樂部將分散在各地、各行業的沙溪球員凝聚在一起,共同開展多種活動提高籃球產業發展水平,支持沙溪鎮籃球事業。如今,隆騰籃球俱樂部已有超過5000名青少年學員。
2024年3月,全國首家鎮屬企業運營的籃球俱樂部——隆騰籃球俱樂部成立。
中山持續優化鎮村場地設施,在沙溪,157個運動場地織就家門口的體育生活圈,實現“體育+社區”共建,完善體育設施與融合項目。
2024年,沙溪鎮翻新9個村(公園)籃球場,利用高架橋底新建4個籃球場,完善升級龍瑞村籃球場、鳳凰山體育公園等基礎設施。
多元化籌資建設,以“上級專項資金+政府財政經費+社會力量”方式籌集資金,對村、公園籃球場擴容和設備更新。文化體育中心升級:投入1000萬元聘請專業公司升級改造2.4萬平方米鎮文化體育中心,建設多種體育設施,推進場館建設等項目。
中山沙溪形成“村村有球場、月月有賽事、家家有籃球”的格局,助力“中山西部體育生活都市圈”“美麗體育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從籃球場到產業鏈
從體育精神到城市基因
中山沙溪用“村BA+”模式打開了
鄉村振興的N種可能
當更多鄉鎮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密碼”
“中山解法”正在書寫
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注腳
這座敢為人先的城市,正以籃球之名
投擲出鄉村振興的漂亮“三分球”!
◆編輯:吳玉珍◆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
來源:沙溪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