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心建議:從你第一天上班開始,就要考慮如何才能不再上班。
我承認,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不上班,甚至許多人都不適合,但是如果你從未嘗試過如何在不打工的情況下養活自己,那一定會成為你人生中的一大遺憾。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上班限制了一個人真正的成長空間。
說得難聽一點,市面上80%的工作和80%的老板,根本不鼓勵員工去思考,也不鼓勵員工發揮創造力。更直白地說,老板招的多數人,只是希望你成為一臺沒有情感的螺絲釘。做久了這種工作,你也會變成一臺沒有情感的螺絲釘,漸漸地,成長什么的根本就無從談起。
想打破自己的人生瓶頸,最終的突破還是得依靠自己!這個世界上,除了上班外,其實有很多方式能夠賺得比你想象中多得多,比如:做自媒體,寫公眾號文章,賣虛擬產品,進行知識變現……
很多人看到這里會說:“我不會啊!” 其實,沒有什么比“我不會”三個字更可怕。只要你稍微有點上進心,學點新技能并不難,你一定能找到各種各樣的學習課程。然后你就會在某個階段消失,沉浸在學習中,最終以全新的自己出現,讓所有人都驚艷。
你不知道的是,很多公眾號上分享了大量關于互聯網項目的免費學習資源,只要你愿意,根本不需要花錢。例如,像“三木隊長”這樣的公眾號,它們分享了上百種能賺錢的方法,總有一個適合你,幫你實現飛躍,改變你的人生。
如果你看完這段話,還是想繼續“擺爛”,繼續上班,繼續躺平,那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像這樣——
你一進公司,老板給你發一份流程圖,讓你按照流程來做,告訴你:“就是這樣,你按這個標準打出來就好。”你只要不停地做就行了,不用問為什么,不用考慮改進,不用關心這個工作背后的邏輯。你就是那臺在不停打螺絲的機器。
即使你覺得自己在“精進”手藝,提升效率,但這些提升,無非是圍繞著這顆螺絲的打磨。你可能會有時覺得,這顆小小的螺絲就像是濃縮了你整個人生的寫照。
想想看,或許你的工作就是如此。你可能一直在做各種“螺絲”,比如:運營、寫報告做PPT、填表格、對賬……而你的收入,實際上就是根據你能打出來的螺絲的復雜度和市場需求來定的。也許你能靠著打出精細的螺絲賺到不少錢,但這絕對不是你的天花板,真正的上限遠遠不止如此。
為了更容易理解,我舉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你在一個教育機構當老師,那你打的螺絲是什么?就是你上課,持續給學生授課,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內容,打磨課件。這看似是提高了自己的技能,但背后真正影響你收入的,卻是你根本無法掌控的因素,比如:學生是如何進入這個機構的,課時怎么組合賣出去的,學生是否繼續留在機構,售后如何處理等等。你只管上課,卻無法決定這些外部環節,這就是所謂的“打螺絲”。
所以你會發現,即便在一個盈利良好的大機構里,你作為老師的收入也很難突破某個上限,年收入30萬就已經算不錯了,50萬更是少之又少。而且,要達到這個收入水平,你可能需要日夜授課,幾乎沒有時間休息。
而獨立教育者的收入就不一樣了。比如,你只要每年服務50個學生,每個學生收取1萬元(其實并不難),那你的年收入就是50萬元。雖然這也不容易,但成功的概率比在機構里的老師要高得多得多。
這就是我想說的,關于財富上限的問題:不上班的人其實在整個商業閉環中賺錢,而上班的人,只是在這個閉環的某一個環節里掙錢。
換句話說,不上班的人賺的是“賣機器的錢”,而上班的人賺的是“賣螺絲的錢”。雖然精密的螺絲比一般機器要貴,但最終的上限還是會受到限制。你可以把這個道理應用到任何行業:只要你掌握了閉環的核心,能夠獨立運作,最終你就能創造出完整的“機器”,而不再是永遠打螺絲。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如果了解哪里能買到便宜的水果(客戶能接受的質量即可),又知道如何將這些水果賣給合適的客戶,那么你就能不依賴工作,單靠賣水果養活自己。如果你了解怎么找學生家長(只要有學習需求的孩子),又能找到合適的老師進行授課,你也能通過賣課賺錢,實現不再上班的目標。
這些例子看起來可能很普通,但它們展示了一個核心思想:掌握完整的閉環,你就能脫離打工的枷鎖,找到更多賺取財富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