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要強化體系建設,為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堅實保障。
加快構建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
《意見》明確,要健全求職招聘體系,強化校園招聘和就業市場服務,推動校內外招聘資源共享,建設一批區域性、行業性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專家認為,這些措施進一步擴大了就業信息的流動范圍,拓寬了大學生的就業渠道。
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主任 匡校震:校內的招聘是大學生就業的主渠道,但是光校內就業市場還不夠。建設區域性行業就業市場,其實是為了給學生拓寬更多的就業渠道,讓更多的用人單位、更多的高校學生能夠對接在一起。
《意見》強調,要優化規范招聘安排和秩序。一方面統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招聘(錄)高校畢業生時間安排,合理確定各類職業資格考試時間;另一方面,提出高校要統籌安排教育教學與就業工作進程,為畢業生在校期間求職預留時間。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司)副司長 吳愛華:持續優化招聘的時序、時間和順序,把相關證書的考證和單位的招聘盡可能往前趕,這樣給學生畢業求職留出更多的時間。如果前面的考試不理想,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到市場上去尋找崗位。
創新監測評價體系 讓就業服務更精準
此次《意見》提出要創新監測評價體系。一些地區和學校已經開始借助大數據、AI大模型等技術手段,對就業市場需求、畢業生意向、就業數據等進行研判和分析,精準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在華中農業大學,學校建立了與學校專業設置相匹配的用人單位信息庫,通過向用人單位發放需求調查,掌握了15000多家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
華中農業大學本科生院招生就業處處長 楊道兵:依托這些用人單位的信息庫,我們可以實現用人單位訴求的精準分析,向畢業生精準推送,也可以實現我們招聘的實時反饋。
基于大數據技術,江蘇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對每年幾十萬的畢業生的就業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監測,提高就業數據的真實可靠性。同時,借助AI大模型對大學生就業數據進行分析評價,提升就業崗位推薦的精準度。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學生處處長 王云慧:針對學校同樣的專業,之前的就業數據進行比對,會推送給學生最適合的崗位。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精準推送,達到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