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內蒙古杭錦旗黃河“幾字灣”的沙漠腹地,一場人與自然較量的壯歌正在上演。由清華大學、中國水利科學研究院、內蒙古水利科學研究院、陜西農林科技大學、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等十多家單位組成的“十大孔兌風水復合侵蝕區泥沙阻控與近自然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與示范研究”項目組,頂著8級以上的狂暴風沙,在黃沙漫卷中奮力推進治沙示范工程。
清明節前一天氣象局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4月初的杭錦旗,杭錦旗氣象臺連發預警——大風藍色預警信號高懸,遇到連續幾天的8級以上暴風,實際沙漠腹地狂風要比預報大的多。然而,“揭榜掛帥”項目組的腳步并未在揚沙肆虐中停歇。他們爭分奪秒加固3月中旬建成的風沙阻控一期工程,延長阻沙帶,并引入創新技術提升生態修復效果。
在沙丘頂部向下看己建治沙工程蠻像樣呢!
鄂爾多斯市水利局局長王帥、杭錦旗水利局局長楊慧等親臨現場指揮協調,與治沙團隊并肩作戰。項目組負責人、黃河緣公益基金會的發起人張紅武參事,在對黃河緣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文捷的微信中說:"我可要拼了!接續3月上旬初步的進展,這階段主要是將風沙阻控工程進一步加固和提升。前天王局長及張強科長來協調,發現當地百姓和企業都對治沙的宏觀層面理解尚需動員和調動,民眾積極性才會高漲;所以眼下為了表達對黃河的心意,我打算個人出資租200多畝沙地,購輛四驅越野車,建個永久的治沙示范基地。期望以后您與真正熱愛母親河的人士可帶大小朋友前來參觀,并共同戰斗!”
頂著風沙把材料與工具拉到沙丘上不容易!
陪同鄂爾多斯市水利局水保主管張強探討風沙阻控原理
“沙漠腹地的風比預報的還要猛,但大家拼了命也要干!”本項目第4課題負責人、世界泥沙學會秘書長劉廣全現場給大家鼓勁。從沙漠治理戰場轉到治溝示范現場后,新栽的沙柳、樟子松等林草植被在惡劣的環境中倔強存活,已發揮出水土保持作用;修建的梯級阻沙壩被淤沙填滿,治溝骨干工程發揮著“中流砥柱”作用,印證了“阻沙工程與林草協同治理”理念的初步成功。團隊甚至變廢為寶,用和廢品搭建“雞籠+椅子組合壩”,將生態治理與資源循環結合,展現了中國治沙人的智慧與韌性。
垃圾
“雞籠+椅子組合壩”快要建成
清明祭奠:以治沙行動告慰先輩
清明節于治沙人而言,不僅是追思故人的日子,更是播種綠色的契機。項目組成員卜艷麗、卜海州姐弟的父親卜選民,曾是清華大學黃河研究中心順義基地建設的功臣。今年恰逢其父逝世三周年,姐弟二人放棄傳統祭掃,選擇奔赴治沙一線。“為黃河‘幾字灣’攻堅戰出力,就是最好的紀念!”卜艷麗的丈夫李春雷動情說道。
清明當天,項目組全員凌晨徒步登上沙丘,以沙柳枝為“香”,以酒敬天,朝著家鄉方向三鞠躬。儀式雖簡,卻飽含對自然的敬畏與治沙的信念。開工時,兩只鴻雁盤旋而至,駐足沙丘“監工”,為疲憊的團隊注入一絲暖意。
天災與人力的博弈:科學與協作的力量
嚴峻的氣候條件始終是治沙的最大挑戰。清明節期間,杭錦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大風天數累計達9天,濕度不足30%,林草防火形勢緊繃。項目組卻抓住林草建植的黃金期,與西貝集團、黃河緣公益基金會等聯合開展黨建活動,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加入。
將遭混合侵蝕倒下的樟子松拉起來
與此同時,內蒙古各級部門嚴陣以待:應急管理局、林草局、氣象局聯合發布防火指南,呼吁文明祭掃、嚴禁野外用火;水利系統干部與公益組織協同努力,形成“政府主導、科技支撐、全民參與”的治沙網絡。
“就地取材”的透水攔沙壩又做成了!
“治沙阻沙不是一個人的戰斗,而是一代代人的接力。”項目組骨干黃海高級工程師在總結中寫道。他們計劃將示范基地開放給公眾,邀請熱愛母親河的民眾帶子女參觀甚至參與治沙體驗,讓環保理念扎根下一代心中。
3月25日種植的樹苖全發芽了!
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會長鄭國光在收到項目組負責人的信息后,迅速回復“很感動!你們是文武雙全,吃苦耐勞,勞動模范。風水復合侵蝕治理與泥沙阻控是防沙治沙的又一重大理論與實踐突破,也是科技賦能防沙治沙的成功案例,對于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沙漠化意義重大。防沙治沙是防災減災的前哨,'清明行動'彰顯了防御的韌性,為防災減損立了很好的標桿!衷心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共護山河安瀾!再為全球防沙治沙和防災減災樹立示范!多保重!”這些飽含情感的一段話,體現出對治沙事業的認可與支持。國務院參事、“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聯合國環境署“地球衛士獎”得主盧琦見到張紅武,興奮的講:“你們的活動怎么不提前告訴我?治沙防沙活動就是保衛地球的行動,太有意義了!”
風沙未止,綠意已萌。在這片曾被黃沙吞噬的土地上,一群治沙人用汗水澆灌希望,用科學縛住風沙。他們的故事,正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最生動的注腳。(張華征 徐靜珍)
營地的姑娘們在向老教授求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