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不到一個月,新品電動自行車就拿下了5000筆國內外訂單,預計半年銷售額可達1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 通過自主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松江企業上海電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斐兔展現出強勁增長態勢,打破了電動自行車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局面。
自主創新,為電動自行車賦予更多可能
“這款車的車身小巧多變,還可以折疊,放汽車后備箱也不成問題。”4月3日,在洞涇鎮的創異工房產業園內,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著“斐兔25款M壹”折疊電動自行車的特性。
眼下,斐兔電動自行車系列的爆品非這臺“小板凳”莫屬——全鋁合金一體化車架,搭配經典的板凳式車身,加上個性化車色,令人眼前一亮。多元的性能更是其盈利的奧秘,看似小型的電動自行車,在時速25公里的情況下,續航可達140公里,同時還有智能科技加持,能夠實時監測電池狀態,提供六重電池防護,兼顧騎行的高效與安全。輕巧的設計、強勁的動力以及智能化配置使得“斐兔25款M壹”一上線就得到了海內外關注,截至3月底,訂單量已達5000臺。
“斐兔25款M壹”的高人氣與2024年發售的老款M壹分不開。作為業內首款多功能折疊蓄電車,M壹的誕生為斐兔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粉絲,也讓更多消費者打破了對于電動自行車只能用于短途代步的傳統印象。
“我一直希望,我們的電動自行車可以有更齊全的功能,更豐富的使用場景,它是一臺電動自行車,更是一個大玩具。”電斐科技創始人兼CEO張靜毅表示,在整個設計開發過程中,斐兔研發團隊推翻過許許多多的設想,最終的靈感來源于英國的軍用摩托車Welbike,利用全新的設計語言深挖車輛的動力、續航等性能,使得電動自行車不僅能滿足日常騎行需求,還實現了折疊、攜帶、充電等功能。“M壹系列的電動車可以與汽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4+2’生活,在不適合汽車行駛或需要體驗原生態鄉野美景卻又不想徒步時,電動車便是用戶最理想的短途‘二輪玩具’。”張靜毅說,M壹上線后,也在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成績。
走出國門,本土企業布局海外市場
創新與突破的不僅是電動自行車,在電動兩輪車賽道上,這幾年,電斐科技打出了一張又一張“王牌”。
2019年,隨著國內新能源勢力的崛起,張靜毅帶著公司員工,放棄原先為國外品牌服務的所有業務,從0開始,自主研發、設計電動摩托車,成為了國內電動摩托車領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憑借著他多年在摩托車領域的深耕,電斐科技一躍成為國內電動摩托車領域的“引領者”。2023年,為了進一步升級轉型,他又一次主動突破,挑戰自建生產線,從原來熟悉的產品研發設計邁向生產制造,成功跨越量產門檻,為國內同類型企業樹立標桿。2024年,由電斐科技自主生產的多款電摩新車亮相海外,不輸國外企業的高性能與低價讓新車成功打開銷售市場,不過幾日便贏得了千余臺車的訂單。
找準市場需求,勇于突破難點,通過一次次精準布局,如今,電斐科技的智能制造產品已遍布海外。今年,公司還計劃新建年產10萬臺整車的智能智造中心,并在松江建立研發中心。
談及未來,張靜毅顯得頗有信心:“用國內成熟的電動車供應鏈來支撐電動兩輪車行業的發展和出海,未來,海外頭部電摩企業被中國企業取代將指日可待。”
記者:張立
編輯:張小小
審核:周樣波 周雨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