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104%關稅,本質上是一場“自殺式表演”。我們不說其他的,今天單從“中國制造”這一角度,來分析這對中國制造影響有多大?受影響后對我們老百姓又有多大影響?
首先不否認,美國對華加稅將推高中國出口商品價格,而中國反制措施也會導致進口汽車、醫療設備等價格上升。例如,美國汽車關稅可能使中國進口汽車成本激增124%,消費者買進口車就不劃算了。
還有,依賴對美出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可能減產或轉移產能,預計青年失業率增加 0.4 %。例如,制冷劑行業中小企業因出口受阻可能被淘汰,而大型企業通過技術升級保留崗位。
同時,出口下滑可能拖累物流、外貿服務等配套行業,間接影響就業。
消費電子方面,以蘋果為例,若關稅生效,iPhone等產品價格可能上漲50%。相關產業鏈企業,如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短期內產能或會下跌,部分中小企業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而這些制造業利潤下降,也可能導致工資增長放緩,而物價上漲進一步削弱實際購買力。
以上這些說明,對制造業整體影響是有,但并不大,可以克服。而影響轉嫁給老百姓的更會少之又少。
重要的是,我們都有應對之策。
比如反擊精準,對美加關稅,同步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形成 “關稅 + 科技” 組合拳,直擊美國軍工和農業痛點,他的損失比我們大多了。
同時,我們也在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發放消費券等等,要知道我們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比美國好多了。
在科技方面加速技術突圍,推動半導體、高端裝備等領域國產替代,2025 年計劃將芯片國產化率從 30% 提升至 50% 以上。頭部科企華為、比亞迪加大研發投入,在5G、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更多話語權。
另一方面,制造業產能轉移也在同步,比如立訊精密等企業在墨西哥、越南建廠,利用USMCA和東盟自貿區降低關稅成本。
短期角度分析了,我們再來看看長期戰略方面,我們在做產業升級,并重塑規則。
通過《中國制造 2025》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提升產業整體實力。同時,深化 RCEP、CPTPP 等區域合作,推動多邊貿易體系改革,對沖美國單邊主義影響。對于民生大事,則在加強社會保障網建設。
這套組合拳打下來,就是我們的底氣!硬剛到底,看他特朗普還軸不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