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湛江科技學院“蓖麻似金”項目實踐團前往當地蓖麻種植基地開展鄉村振興主題調研活動。實踐團通過實地考察、技術交流、生態評估等形式,深入探究蓖麻產業的經濟與生態價值,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貢獻青年智慧。
清晨,和煦的陽光穿過薄薄的云層,溫柔地灑落在連片的蓖麻田間,翠綠的葉片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實踐團成員們抵達基地后,迅速分成若干小組投入工作。他們手持專業測量儀器,穿梭在蓖麻田間,時而俯身觀察植株長勢,時而蹲下測量土壤參數,細致地記錄著每一株蓖麻的高度、葉片形態等關鍵生長指標。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充分展現了嚴謹的科學態度。他們不僅使用專業儀器對蓖麻植株進行精確測量,還建立了詳細的生長檔案,為后續研究積累了寶貴的一手資料。團隊成員相互配合,分工明確,確保每一個數據都準確可靠,每一個觀察都細致入微。這種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基地技術人員的贊賞。
在田間地頭,實踐團成員與基地技術人員展開了深入交流。技術人員詳細介紹了蓖麻的獨特價值:“蓖麻是一種高附加值油料作物,其種植過程還能改良土壤結構,具有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
不過,交流中也發現當前種植環節存在一些痛點,特別是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技術有待突破,節水灌溉設施也需要升級改造。針對這些問題,實踐團結合專業知識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獲得基地人員的高度認可。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重點考察了蓖麻種植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狀況。通過系統分析發現,基地所在區域土壤肥沃、植被豐富。然而,隨著周邊城鎮化進程加快,工業排放、土地開發等因素對區域生態系統構成潛在威脅。
對此,實踐團負責人李思穎表示:“蓖麻產業需要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可持續性,我們希望通過項目研究,探索綠色種植新模式。”“未來團隊將致力于推動蓖麻產業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一名成員補充道。
湛江科技學院始終重視實踐育人,通過“三下鄉“創新創業”等項目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指導老師張力指出,此次調研既是專業實踐的生動課堂,也為“蓖麻似金”項目的后續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學校將持續支持學生深入鄉村開展實踐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創新活力。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深化了學生對農業產業鏈的認知,更強化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下一步,“蓖麻似金”團隊將整合調研成果,優化項目方案,為湛江農業現代化與生態文明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來源:南方+記者 林日清
通訊員 黃濯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