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新聞頻道報道徐文彥指導項目
2017年10月18日,人民大會堂,國家領導人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號召。也是在這一年,九三學社社員、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徐文彥教授和其團隊開啟了新征程,扎根在河南省鎮平縣,全身心服務觀賞魚產業發展,以現代科技之筆助力繪就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成為了當地養殖戶口中的“搖錢樹”和“貼心人”。
講好河南農漁故事,努力構筑科研創新高地
嚴謹治學、勇于創新,一直是徐文彥教授的科研創新標簽。他主持或參與了省市科技攻關等17項課題,榮獲4項省部級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出版9部著作、發表20余篇文章,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科研工作者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和對科學事業的無限熱愛。他帶領團隊與多家單位共同創制了以漏斗型池塘循環水高效養殖為主的漁農循環種養技術,解決了池塘集排污等問題,相同養殖面積產量提高6倍以上,實現了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自2020年以來,基于該技術的養殖基地先后接待省內外前來學習參觀人員3000多人次,在全國推廣養殖單元5500多個、總面積11000多畝,實現經濟效益增長4.8 億元以上。本技術先后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關鍵技術,并于2023年獲得河南省農牧漁業豐收獎合作獎。
講好河南農漁故事,技術指導農民豐收
徐文彥(中)帶領大學生產業實踐
徐教授還與企業共建了河南省大學生(水產養殖學專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優質高效漁農共作校企研發中心、南陽市觀賞魚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水產專業產學研基地等,助力合作企業成為2023年河南唯一的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及創新引領基地(現代設施漁業)。
指導大學生創業競賽多次獲獎
埋頭苦干,全力扛起行業發展大旗
卓越擔當、無私奉獻,一向是徐文彥教授的社會服務初心。徐文彥教授身兼數職,以卓越的專業能力、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科研追求,引領行業發展。他是河南省水產學會副會長,積極組織各類學術交流活動,為行業專家、學者與從業者搭建溝通橋梁,推動河南水產事業朝著更科學、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作為九三學社專家到漯河市青年鎮河李村進行村情調查
作為河南省觀賞魚養殖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他不辭辛勞,親率團隊深入一線,將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前沿的科研成果帶到田間地頭,為養殖戶排憂解難,助力產業升級;擔任河南省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三門峽綜合試驗站站長,他針對當地自然環境和漁業現狀,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與實踐,推動了河南省大宗淡水魚產業的技術革新與提質增效。同時,他還肩負鄭州市水生生物資源與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鄭州市黃河鯉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的重任,在水生生物資源保護、黃河鯉健康養殖等方面投入大量心血,為守護水生生態環境、提升河南省特色水產品“黃河鯉”競爭力貢獻力量。
央視關注,魚躍龍門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鼓足干勁、奮勇前進,一貫是徐文彥教授的鄉村振興追求。徐文彥教授將目光聚焦河南省鎮平縣觀賞魚產業,積極投身鄉村全面振興偉大事業,默默奉獻、勤勉耕耘,宛如一顆閃耀的明星,照亮了觀賞魚產業發展的道路。
CCTV農業頻道采訪報道
CCTV新聞頻道 朝聞天下 采訪報道
他帶領服務團每年組織百余人次奔赴鎮平,積極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或新產品12個,新技術7項,新裝備5項,新模式3個,滿足了人們對觀賞魚的美好追求,探索出了聞名全國的“以合作社為依托、以電商為特色,以產業為平臺、以致富為目標,以培養鄉土人才為根本”的鎮平模式。
各地市領導和組織都來參觀養殖基地和技術
據統計,鎮平縣觀賞魚產業從業人員從5000人增加到16000人,培養鄉土人才200多人,年產值由2018年的3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10億元 ,產品市場價值大幅提升,觀賞魚產業鏈條逐步完善,成為當地鄉村全面振興的支柱產業。徐文彥教授也因此被中央電視臺1套和17套、大河報等多家重要媒體報道,成為農業科技工作者創新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優秀代表。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講好河南農業產業故事,講好科技富農故事,徐文彥和他的團隊徐徐而來,還將奔赴更多村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