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 35 落戶北非:俄制戰機的最后狂歡?中國六代機崛起背后的全球空戰變局 一、阿爾及利亞蘇 - 35 到貨:北非力量格局的 "多米諾骨牌"
四代半最后的掙扎?
2025 年 3 月 10 日,阿爾及利亞烏姆布瓦吉空軍基地的衛星照片顯示,首批蘇 - 35SE 戰斗機已完成涂裝更換。這批原本為埃及定制的 24 架戰機,在經歷 4 年停產后終于找到新買家。這一交易不僅盤活了俄羅斯共青城加加林飛機制造廠的庫存,更在北非地區引發連鎖反應:
- 摩洛哥的 "空中焦慮"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的西撒哈拉爭端持續半個世紀,雙方在邊境部署了超過 300 架戰機。摩洛哥空軍主力 F-16V 雖配備 AESA 雷達,但蘇 - 35SE 的 "雪豹 - E" 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探測距離達 400 公里,配合 R-77-1 主動雷達導彈,可在 160 公里外發起攻擊。這種超視距打擊能力直接威脅摩洛哥的制空權,迫使該國加速推進 F-35 采購計劃。
- 利比亞內戰的 "新變量"阿爾及利亞與利比亞接壤的邊境線長達 1000 公里,蘇 - 35SE 的 1600 公里作戰半徑可覆蓋整個利比亞空域。2025 年 4 月,的黎波里民兵組織宣稱發現阿爾及利亞戰機越境偵察,這被解讀為對土耳其支持的民族團結政府的戰略威懾。俄羅斯通過 "武器換資源" 模式,可能以蘇 - 35SE 換取利比亞石油開采權。
- 法國的 "后院危機"法國在北非的軍事存在主要依賴阿爾及利亞的默許。蘇 - 35SE 的到來使法國 "陣風" 戰機在薩赫勒地區的優勢被削弱。2025 年 5 月,法國宣布向尼日爾增派 8 架 "幻影 2000",并重啟與摩洛哥的聯合軍演,試圖對沖俄羅斯的影響力。
蘇霍伊公司的命運與蘇 - 35SE 的出口表現緊密綁定:
- 短期輸血:24 架訂單的經濟賬阿爾及利亞以 "債務重組 + 石油換購" 方式支付貨款,總價值約 25 億美元。這筆資金可支撐共青城工廠維持 2 年運轉,緩解因蘇 - 57 量產延遲導致的現金流壓力。但與中國 2015 年采購 24 架蘇 - 35 支付的 25 億美元相比,單價從 1.04 億美元降至 1.04 億美元,反映出俄羅斯在談判中的弱勢地位。
- 技術依賴的 "陷阱"蘇 - 35SE 沿用 2018 年埃及訂單的配置,未升級 AESA 雷達和新型發動機。俄羅斯雖宣稱正在研發 "松鼠" 有源相控陣雷達,但量產時間表已推遲至 2027 年。這種技術停滯使蘇 - 35SE 在面對中國殲 - 16D(配備 AESA 雷達)和美國 F-15EX 時競爭力不足。
- 地緣政治的 "雙刃劍"阿爾及利亞的訂單雖為俄羅斯打開非洲市場,但也加劇與西方的對抗。2025 年 4 月,歐盟宣布對俄羅斯航空工業實施新制裁,禁止向共青城工廠出口高精度機床。這將導致蘇 - 35SE 的年產量從 12 架降至 8 架,進一步限制其國際競爭力。
當中國成飛 "殲 - 36" 與沈飛 "殲 - 50" 在 2024 年 12 月完成首飛時,全球空戰規則正在重構:
- 技術代差的 "降維打擊"中國六代機的 "無尾菱形機翼 + 三發布局" 實現 2.8 馬赫超音速巡航,而蘇 - 35SE 的 AL-41F1S 發動機僅能維持 1.5 馬赫超音速。更關鍵的是,殲 - 36 搭載的激光武器系統可在 50 公里外摧毀來襲導彈,這種 "硬殺傷" 能力徹底改寫空戰生存法則。
- 體系作戰的 "碾壓級優勢"中國六代機的 "有人 - 無人協同" 系統可同時指揮 48 架隱身無人機,形成覆蓋半徑 1500 公里的 "智能殺傷鏈"。相比之下,蘇 - 35SE 的 "雪豹 - E" 雷達最多同時跟蹤 30 個目標,且缺乏與無人機的協同能力。模擬推演顯示,1 架殲 - 36 的作戰效能相當于 8 架蘇 - 35SE。
- 市場競爭的 "生死時速"中國六代機公開,五代機回憶出口。沙特、阿聯酋等傳統俄制裝備買家已開始接觸中國軍工企業。2025 年 3 月,伊朗宣布放棄采購蘇 - 35SE,轉而與中國洽談殲 - 35 出口事宜,這標志著俄羅斯在中東市場的潰敗。
盡管面臨中國六代機的碾壓,蘇 - 35SE 仍可能在以下領域找到生存空間:
- 預算有限的 "過渡型買家"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老撾對蘇 - 35SE 的 1.04 億美元單價感興趣,尤其是其 1600 公里作戰半徑可滿足南海巡邏需求。2025 年 4 月,越南與俄羅斯簽署備忘錄,計劃以大米和橡膠換購 6 架蘇 - 35SE。
- 沖突地區的 "消耗型用戶"敘利亞、也門等戰亂國家對二手蘇 - 35SE 需求旺盛。俄羅斯計劃將庫存的 48 架二手蘇 - 35S 翻新后以 6000 萬美元 / 架的價格出售,這種 "廉價消耗品" 策略可能在中東和非洲打開市場。
- 技術合作的 "捆綁式銷售"俄羅斯向阿爾及利亞提供蘇 - 35SE 的同時,附加了價值 5 億美元的雷達升級和飛行員培訓協議。這種 "硬件 + 服務" 模式可能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復制。
阿爾及利亞的蘇 - 35SE 到貨,既是俄羅斯航空工業的 "續命針",也是其走向衰落的 "墓志銘"。當中國六代機開始定義空戰規則時,蘇 - 35SE 的技術局限和市場萎縮將加速俄羅斯軍工的邊緣化。未來十年,全球空軍將分化為 "六代機俱樂部" 與 "四代半留守者",而蘇 - 35SE 可能成為這個時代最后的 "過渡機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