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綱作品專場音樂會”日前于上海交響音樂廳上演。這場音樂會再次彰顯了中國作曲家在當代語境中重塑民族音樂語言之探索,也以高度的文化融合之聲,為“上海之春”注入了富有當代意義的文化之韻。
作為第40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主體演出項目之一,“葉小綱作品專場音樂會”日前于上海交響音樂廳順利上演。指揮家陳燮陽攜手小提琴家陸威、打擊樂演奏家莫翰音及上海交響樂團呈現了葉小綱三部風格迥異、文化意涵深厚的作品:《峨眉》《廣東音樂組曲》與交響組曲《詠別》。這場音樂會再次彰顯了中國作曲家在當代語境中重塑民族音樂語言之探索,也以高度的文化融合之聲,為“上海之春”注入了富有當代意義的文化之韻。
音樂會的開篇作品是為小提琴、打擊樂與樂隊而作的《峨眉》。該作靈感源于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峨眉》并未選擇常見的音畫式描繪,其形式更接近一首意象詩:碎片化的旋律線索、不斷變換的節奏織體以及對東方哲思的象征性引用,共同構成了這部作品“非敘述性”的敘述方式,展現葉小綱近年來“淡遠而內觀”的哲學式創作趨向。
這部作品在打擊樂與弦樂交織出的奇幻氛圍——仿若晨霧繚繞中開始,川鑼、色空鼓與其他象征佛教意象樂器的點綴式出現,喚起聽者內心深處對東方宗教文化的共鳴。小提琴旋律顯得似有若無,似旅人,似山嵐穿梭的風,有“尋山問道”之意。打擊樂群承擔了節奏支架的作用,又在“音色性”方面進行了充分挖掘。從鼓槌輕點到重擊,從顆粒狀的聲音到華彩中“崖石崩響”的宣泄式響動……這部作品構建出一個既神秘又深廣的聽覺空間。特別是在打擊樂與小提琴“對話”部分,二者在音高與節奏兩條軸線上展開交鋒與呼應,展現出一種超越語言的精神共振。指揮陳燮陽與上海交響樂團的配合亦堪稱典范。他將樂隊塑造為“場域”的構建者,在節奏處理上的克制,使整體聲響不陷于形式喧嘩,而始終保有一份“空靈”之氣,這正是《峨眉》所追求的“山色皆空”的東方意蘊。
《廣東音樂組曲》是葉小綱對故鄉嶺南音樂傳統的獨特回應。這部四樂章作品選取了四首極具代表性的廣東音樂旋律:《雨打芭蕉》《餓馬搖鈴》《平湖秋月》和《旱天雷》,并對其進行重新編配與交響化處理,四首作品并不長,短小精致。《雨打芭蕉》的旋律在弦樂與木管間穿梭,如薄雨輕敲蕉葉,兼具細膩與靈動;《餓馬搖鈴》以不規則節奏與詼諧的音型構建出一種幽默且略帶夸張的畫面感;《平湖秋月》中特別強調了“留白”意識,留足空間予聽眾想象;《旱天雷》開篇中,弦樂組以齊奏方式模仿嗩吶的強音,輔以銅管的頓音與打擊樂的快速節奏型,營造出強烈的節慶氛圍,呼應廣東音樂中那種熱烈的性格。
音樂會的壓軸之作是葉小綱在2018年為上海交響樂團委約創作的交響組曲《詠別》,基于作曲家十余年前創作的同名歌劇改編,描述一個舊時代戲班子藝術家之間的生活糾葛。本次演出采用無詞交響組曲的形式呈現原歌劇音樂。
盡管無詞,卻句句有意。這部作品繼承了原歌劇“起承轉合”的四幕式結構呈現,每一章皆由富于戲劇張力的主題動機貫穿發展:第一章展現了“相遇”的愉悅與輕快活潑,緊接著第二章則深情款款,刻畫出戲班排練中的情愫流動。第三章音樂急遽變換,沖突漸顯,展現內心掙扎與現實壓迫的交織;而最終第四章,則將京劇與歌劇的音響語言并置,將“臺上”與“臺下”的空間以交響化音響織體交匯,構筑出極具張力的高潮段落,令人震撼。
這部作品中尤為突出的是作曲家對于“京劇要素”的個性化處理,將京劇的節奏律動、音程跳進(如典型的四度、五度、七度)、念白節奏以及“過門”中的音響,進行巧妙的異化和發展。例如“急急風”鼓點與西方銅管織體的并置,或是將“西皮”過門進行調性擴展處理,已然不是傳統京劇語境中的重復,而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語匯重構。
陳燮陽對這部作品的詮釋顯得極具分寸感,老練且成熟。他注重從音樂結構與動機演變出發,將原歌劇中的戲劇張力有機轉譯為純器樂的敘述性流動。整場演出中,陳燮陽始終保持音樂張力的連貫性與層次感的遞進。他通過控制速度、動態與音色變化,引導聽眾穿越第一幕的凝重與鋪陳、第二幕的輕巧與幽婉、第三幕的情感波折,以及第四幕高潮迭起的戲劇收束。在其清晰與內斂的控制之下,上交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樂團弦樂組在第一幕中穩重地鋪墊出情感的底色,而木管與打擊樂則以細膩精準的技藝,將京劇鑼鼓元素與西方音響語言有機結合。
整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作品展示,更是一種文化理念的現場體現。葉小綱的音樂既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亦不失對民族文化的深刻體察。他善于在不同文化系統之間穿行,融合中國傳統音調與當代技法,探尋東西方音樂語匯之間的共鳴與張力。這種創作態度在《峨眉》的自然精神、《廣東音樂組曲》的文化再生、《詠別》的敘事表達中得到彰顯。
在全球化浪潮不斷沖擊地域文化的當下,葉小綱的作品不斷提醒我們:真正的現代性,不是拋棄傳統,而是以創造性方式重新進入傳統,并在更大語境中激活其當代價值。這種創作精神恰恰是迄今已舉辦40屆的“上海之春”,所期待和倡導的文化立場。
作者:方 文
圖片:網絡圖
編輯:小 開
責任編輯:李 緯
欄目主編:朱 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