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在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導向下,消費貸市場利率不斷刷新歷史低點,銀行的消費貸利率一度邁進“2”時代,現在回到“3”時代,這樣的低利率依然可觀。
然而,在很多以導流為主的第三方平臺上,利率卻居高不下,《獨角獸觀察》推出系列策劃,實探哪些平臺還在放36%的“高”利貸?這樣的“高”利率背后的邏輯是什么?這一期我們來看桔子數科。
1:放貸規模不小
雖然名氣不如幾家上市金融科技企業,但桔子數科其實也是一家老牌的平臺。公開資料顯示,桔子數科成立于2014年9月,是助貸平臺“桔多多”的運營主體,在互聯網貸款領域深耕多年。
由于沒有公開的財務報告,業界認為桔子數科的體量不低,但究竟有多大規模不得而知。《獨角獸觀察》找到了一個參考維度:客訴數量。
在黑貓投訴上,4月9日,以桔多多為搜索詞得到的投訴條數是31671條,而兩家頭部助貸平臺,樂信的數據是39030條,信也科技是26322條。當然,這個數據會受到平臺自身的合規性、經營時長等因素影響,但也可以粗略地估算,桔子數科的放貸規模,不會比前述的兩家頭部平臺差太多。
2:頂著36%上限放款
和其他平臺一樣,桔子數科被投訴的重點也集中在36%“高”利率、通過會員費、擔保費等推高利率,通過轟炸通訊錄好友,騷擾親友進行催收等。
“高”利率與暴力催收似乎快成孿生兄弟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給這些助貸平臺成本基本是4%以上,資質不好的要到7%,很多客戶資源好的助貸平臺24%以上的自己不會做,會導給其他第三方去做。高利率對應著高風險,這也是為什么36%放貸平臺在催收上會比較“激進”,很多還是委托第三方催收機構催收。
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名義年化利率上限為24%,超過24%,但不高于36%的部分雖不構成違法,但法院不支持強制執行。在實踐中,部分機構通過信用卡分期、服務費拆分等方式,可能導致實際利率(IRR計算)突破24%,甚至接近36%。
所以,24%到36%之間的這個區域屬于模棱兩可的地帶。事實上,在桔多多的APP首頁上,也是大大方方標明年化利率7.2%~36%——平臺的利率上限就是36%。
根據上周發布的《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明確平臺服務、增信服務的費用標準或區間,將增信服務費計入借款人綜合融資成本,借款人就單筆貸款支付的綜合融資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有關規定,
而根據《若干意見》中規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貸款人同時主張的利息、復利、罰息、違約金和其他費用過高,顯著背離實際損失為由,請求對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調減的,應予支持”。
也就是說,這次規定明確了24%才是司法保護的利率上限。
對于平臺目前的36%利率上限,桔多多的官方客服沒有明確回應,只是表示平臺試算的綜合服務費包括利息費率和擔保費等。
對于“放款金融機構有哪些?”,官方客服就有些打太極了:“合作金融機構眾多,無法查看”。
3:合作銀行涉嫌跨區域放款
為何對合作金融機構名單諱莫如深?
《獨角獸觀察》在投訴平臺上找到了端倪。在桔多多的投訴中,出現了眾多的地方法人銀行的身影,比如青海銀行、遼寧振興銀行、沈陽農商銀行、江西裕民銀行、蘭州銀行、蘇商銀行(原蘇寧銀行)等,他們成為平臺的資金方。
其中,除了蘇商銀行處于東部發達地區,其他銀行都處于二、三線城市,甚至西部地區。
根據《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銀保監會2021年通知要求,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應服務于當地客戶,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
如此多的地方法人銀行是否能遵守監管規定?答案是很難。
事實上,在借款人的投訴中,也體現了這一點。比如3月14日,借款人投訴沈陽農商銀行聯合桔多多收取高額費用,就提到,沈陽農商作為地方銀行違規發放貸款,沒有核實審查。
另外,一位山東的借款人投訴江西裕民銀行違規跨省經營,其在山東沒有房貸資質,卻跨省經營。
隨著,監管發布的《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正式落地,未來平臺都需要按照通知的規定進行整改,桔子數科作為一家老牌的平臺,也應該始終把合規管理和敬畏風險放在首位。
文/獨角獸觀察 消金組
征集:還有哪些平臺在做36%的放貸,希望我們下一家測評哪個平臺,歡迎在留言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